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

作品数:38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兵团
  • 5篇病毒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生产建设兵团
  • 4篇耐药
  • 4篇建设兵团
  • 4篇冠状
  • 4篇冠状病毒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血细胞
  • 3篇肾脏
  • 3篇肾脏病
  • 3篇肺炎
  • 3篇分子
  • 2篇性能评价
  • 2篇血浆
  • 2篇药性分析
  • 2篇乙型
  • 2篇伤寒
  • 2篇社区获得性

机构

  • 38篇新疆生产建设...
  • 7篇石河子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作者

  • 38篇张新
  • 17篇邓朝晖
  • 13篇梁梦洁
  • 10篇宋颖博
  • 8篇鹿新红
  • 4篇姜宏兵
  • 3篇程江
  • 3篇吴文礼
  • 3篇董清清
  • 3篇刘慧敏
  • 3篇蒋菲
  • 3篇宋雪
  • 2篇张烨
  • 2篇张燕
  • 2篇吴良
  • 2篇李燕
  • 2篇易卫东
  • 1篇陈旭
  • 1篇马集云
  • 1篇张艳

传媒

  • 9篇检验医学与临...
  • 7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重庆医学
  • 4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兵团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3篇2025
  • 9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适用性验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木齐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依据Sta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2剔除有明显异常的体检人群(GGT按其建议的参考上限两倍取值)。按照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分组,统计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 P2.5~P97.5,并计算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 P2.5~P97.5:TP(汉族65~81g/L、维族64~81g/L),ALB(汉族41~53g/L、维族40~52g/L),ALT男性(汉族9~51U/L、维族9~53U/L),ALT女性(汉族7~42U/L、维族6~43U/L),AST男性(汉族14~42U/L、维族12~42U/L),AST女性(汉族12~37U/L、维族12~38U/L),ALP男性(汉族45~119U/L、维族47~122U/L),ALP女性20~49岁(汉族35~95U/L、维族40~104U/L),ALP女性50~79岁(汉族43~131U/L、维族51~132U/L),GGT男性(汉族11~71U/L、维族11~73U/L),GGT女性(汉族8~54U/L、维族7~55U/L)。汉族男性、维族男性和女性参考个体血清AST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之外的比例略超出10%,但超出比例以低于AST行业标准下限值的比例为主,其余项目的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的比例均在10%以内。结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邓朝晖梁梦洁梁梦洁宋雪宋颖博鹿新红宋雪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的分析性能,建立hs-cTnI第99百分位数参考上限(99^(th) URL)。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及表观健康人350例的血清,评价hs-cTnI检测的功能灵敏度、精密度(以CV表示)及线性范围,评估hs-cTnI短期及长期生物学变异;并建立本实验室hs-cTnI的99^(th) URL。结果hs-cTnI的空白限、检出限、定量检出限及功能灵敏度分别为0.45 ng/L、1.45 ng/L、1.90 ng/L和1.93 ng/L。高浓度(15100.0 ng/L)批内、批间CV为1.52%和3.54%;中浓度(190.0 ng/L)批内、批间CV为2.90%和3.83%;低浓度(20.0 ng/L)批内、批间CV为0.82%和7.60%。hs-cTnI检测的线性范围评价良好(R^(2)=0.9977)。hs-cTnI的短期生物学变异中,个体内变异(CV_(i))为7.1%,个体间变异(CV_(g))为53.41%,总变异(CV_(t))为53.88%;长期生物学变异中,CV_(i)为15.16%,CV_(g)为59.17%,CV_(t)为61.08%。本实验室建立hs-cTnI的99^(th) URL为8.25 ng/L,男性9.52 ng/L,女性8.28 ng/L,女性低于男性(P<0.05),且均低于厂商说明书提供的99^(th) URL。结论hs-cTnI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达到厂商说明书要求,可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本实验室建立hs-cTnI的99^(th) URL初步为本地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刘春燕邓朝晖宋颖博梁学立葛若卿张新
关键词:性能评价
新疆地区胸痛中心POCT检测心肌肌钙蛋白质量控制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胸痛中心床旁快速检验(POCT)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的质量控制情况,为规范胸痛中心PO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于2018年5月20-30日对新疆地区的9家三级甲等医院胸痛中心POCT检测cTn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胸痛中心负责人、医生和护士,医院检验科负责人,POCT厂家工程师。采用问卷和电话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情况。结果 9家胸痛中心有2家只在急诊科配备检测cTn的POCT仪器,其余7家在胸痛中心内部多个科室配备有POCT,且有2家胸痛中心存在同时使用2个不同品牌POCT的情况。在9家胸痛中心中,仅有1家医院开展了POCT检测cTn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仅1家参加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5家胸痛中心的cTn结果无规范的结果报告方式。6家胸痛中心的POCT以厂家工程师不定期维护保养为主。结论新疆地区胸痛中心POCT检测cTn缺乏质量管理规范,未能发挥检验学科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宋颖博邓朝晖鹿新红章波张新
关键词:胸痛中心心肌肌钙蛋白
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谱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呼吸道病原谱特征。结果1446例CAP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5.01%,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32.23%);混合感染率为6.43%,以双重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呈现2个高峰:冬季(11月底)为82.35%,春季(2月中旬)为84.48%;CAP患儿病原谱中不同病原体存在错峰感染现象,其中MP检出率出现2个高峰(春季的2月底和4月中旬)。CAP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12岁。结论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CAP患儿病原谱存在各病原体错峰感染现象,以MP感染为主,冬、春季为高发时段,>6~12岁患儿为高发群体,需密切关注。
梁梦洁李永鑫蔺豪杰张新邓朝晖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
沙门菌临床分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沙门菌是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1-2],其感染率较高,可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表型分型是临床实验室的传统分型方法,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此类方法直观、可靠,但因操作烦琐、鉴定时间长、主观性强等缺陷,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分型技术逐步用于沙门菌分型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多位点可变重复序列分析(MLVA)、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RISPR)及全基因组测序(WGS)等。
仝雪薇章波冶学燕伊贝拜汗·买卖提(综述)张新
关键词:沙门菌属表型细菌分型技术
甲型流感病毒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引起散发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IAV的高频变异导致精准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精准地识别IAV可以减少非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缩短患者病程,利于患者预后。该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检测IAV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测序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和质谱技术,旨在根据这些技术各自的特点探讨快速、高效检测的技术手段。
梁梦洁李永鑫(综述)张新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分子诊断基因测序
8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85例COVID-19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82(75,84)岁,住院时长为14(9,23)d,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治愈组63例,死亡组22例,病死率高达25.9%。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高于治愈组(P<0.05),但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治愈组(P<0.05)。8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1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6株(51.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41株(32.0%),以白念珠菌为主。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达56%,耐碳青霉烯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分别为14%、50%和18%。结论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重症患者在合并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较高比例的MRSA时,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病亡风险。
查贺飞史茜刘春燕李永鑫伊贝拜汗·买卖提张新
关键词:病原菌感染耐药情况
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多重PCR、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并检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31例确诊病例共分离出32株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分为甲型19株、乙型13株,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中介率为100%。11株代表菌株的M-PCR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甲型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均一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5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6型;所有菌株均携带毒力岛SPI1~SPI5代表基因invA、sitC、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还携带三聚体结构的伤寒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基因cdtB、pltA、pltB,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时传播具有致病性强及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差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高度关注。
仝雪薇邓朝晖冶学燕刘春燕伊贝拜汗·买卖提张新
关键词:副伤寒疾病暴发分子分型
Direct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positive blood culture based on molecular beacon-base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Obj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diseases depends on the blood culture results in c...
仝雪薇章波张新伊贝拜汗买卖提
文献传递
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及相关文献,对Innovance在Sysmex CA1500凝血分析仪上检测D-二聚体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及参考值进行评价。以一套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以mini-VIDAS和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比对系统,对目标系统和比对系统检测D-二聚体结果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结果质控品和混合血浆批内与室内精密度结果均符合厂家声明要求。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测定不同浓度赋值参考物质的准确度试验,平均偏倚-0.80%-1.28%。验证的分析测量范围0.20-4.34mg/L FEU。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70.4mg/L FEU。40例表面健康人群的90百分位数为0.53mg/L FEU。与mini-VIDAS检测系统比对,相关系数(r)=0.905,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处相对偏倚21.37%。与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比对,r=0.996,cut off值处的预期偏倚-4.82%。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Innovance配套质控品和校准品的D-二聚体,而检测mini-VIDAS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D-二聚体的偏倚不在允许范围。同样,mini-VIDAS检测系统也只能准确检测相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结论 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符合临床要求,同一实验室D-二聚体测定应在相同的检测系统上完成。
白著晓刘慧敏姜宏兵姜宏兵梁学立邓朝晖
关键词: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性能评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