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肝损伤
  • 2篇药物性
  • 2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中草药
  • 1篇铁代谢
  • 1篇铁代谢紊乱
  • 1篇自身抗体
  • 1篇抗体
  • 1篇检出
  • 1篇检出率
  • 1篇肝炎
  • 1篇肝炎病毒
  • 1篇ROS

机构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国家纳米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3篇祁亚宾
  • 2篇胡玉琳
  • 1篇姜红丽
  • 1篇聂广军
  • 1篇张睿
  • 1篇董爱莲
  • 1篇邱玲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药物性肝损伤394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39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肝损伤药物种类和名称、发病时间、肝功能、是否肝活组织检查、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394例患者中男170例(43.15%),女224例(56.85%),男女发病比例为1∶1.3。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5.63%)及51~60岁(25.13%)。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很多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中药(45.43%)、多药联合应用(11.42%)及抗结核药(7.61%)。中药类别以治疗骨关节病中药(11%)和皮肤病中药(11%)为主,中药名称及成分多数不明。43例患者行病理检查确诊,占10.91%。较多见的病理改变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5.01%),毛细胆管性淤胆(39.93%)等,对临床诊断无特异性,有一定提示意义。394例患者中,治愈102例,占25.89%;好转184例,占46.70%。发生肝衰竭最终死亡的患者7例,占1.78%。总体预后较好,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型、起病时TBil峰值等。结论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无金标准,故易漏诊及误诊,多数预后较好,但少数病例可发生肝衰竭。
祁亚宾邱玲姜红丽张睿胡玉琳
关键词:中草药
铁代谢紊乱和其它致病因素介导的肝氧化损伤及抗氧化保护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独特的化学活性使其成为血红蛋白和多种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铁也可以催化产生各种自由基分子。作为铁的主要储存器官,肝脏在维持机体铁稳态中起着中心枢纽作用。当肝脏发生铁调节紊乱或者受到各种肝脏致病因素(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酒精)侵袭时,都会造成自由基分子的过量生成。若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将这些自由基及时清除,将会导致氧化应激损伤介导的肝损伤。目前的研究表明,针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去铁及抗氧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因此,研究肝脏铁代谢及各种肝脏疾病致病因素引起的氧化应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董爱莲胡玉琳祁亚宾聂广军
关键词:ROS肝损伤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分两类,一类与药物本身毒性相关,具有可预测、剂量依赖、可复制等特征;另一类与服药者特异体质...
祁亚宾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检出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