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生

作品数:37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体层摄影
  • 9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面神经
  • 5篇畸形
  • 4篇中耳
  • 4篇X线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原发性
  • 3篇神经管
  • 3篇曲面
  • 3篇肿瘤
  • 3篇颞骨
  • 3篇外伤
  • 3篇外伤性
  • 3篇面神经管
  • 3篇内耳
  • 3篇耳畸形

机构

  • 28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刘红生
  • 15篇董季平
  • 14篇邬小平
  • 13篇马鸣岳
  • 10篇杨军乐
  • 8篇杨想春
  • 6篇高燕军
  • 4篇赵芸芸
  • 3篇董燕
  • 3篇孙东海
  • 3篇宁文德
  • 3篇刘润
  • 2篇韩蕾
  • 2篇李瑞
  • 1篇杜伟
  • 1篇杨静
  • 1篇张宏
  • 1篇高明
  • 1篇赵雅琴
  • 1篇陈慧玲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RI-DTI的胼胝体微结构增龄性改变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在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弥散特性可能的变化特点,以期有助于脑老化机理的研究,为后续疾病状态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8名健康中老年人间隔5年进行两次头颅磁共振扫描,将胼胝体作为研究对象。间隔5年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分别在胼胝体嘴部、膝部、前1/3处、后1/3处、压部设感兴趣区(ROI)提取各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λ1、λ2、λ3、线状各向异性(CL)、球形各向异性(CS)、面状各向异性(CP)、AR、VR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各ROI诸扩散张量量化指标的纵向变化特点。结果胼胝体膝部部分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值(λ3、CS、VR值)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4个ROI所有测量扩散张量量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ROI FA、ADC、λ1、λ2、CL、CP及AR值等在5年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探究老化过程中胼胝体不同区域的微结构变化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高燕军王静邬小平马鸣岳刘红生杨军乐
关键词: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括:完全缺如、异位、单纯底板固定及发育不良。结论:镫骨畸形占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大多数,且畸形类型复杂多样;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听骨MPR及听骨链CPR)能精确显示镫骨畸形类型及有无合并面神经移位,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信息。
刘红生韩宇杨润琴
关键词:镫骨畸形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韩蕾马鸣岳董燕刘红生孙鹏峰张巧莹高明刘晓岚邬小平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瘤
多层螺旋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鼓室段走行异常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LSC距离最大,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OW距离最小,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M组125侧中,CMEMⅠ型18侧,Ⅱ型45侧,Ⅲ型62侧;Ⅲ型FNC-LSC距离最大,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小;除Ⅰ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FNC-OW距离最小,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大;Ⅲ型FNC-OW距离明显小于Ⅱ型、Ⅰ型及对照组(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EM常伴FNC鼓室段走行异常;根据冠状位MSCT MPR图像可准确判断FNC鼓室段移位及其程度,有利于术前风险评估。
韩蕾董季平邬小平马鸣岳赵芸芸孙鹏峰刘红生
关键词:耳畸形面神经
HRCT及MRI检查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内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MRI对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内耳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SNHL就诊并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行HRCT检查的82例SNHL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37例行MRI检查。评估患者的内耳结构异常、蜗神经发育及面神经管异常情况。结果82例患者共142耳表现为内耳畸形,其中2耳Michel畸形,3耳耳蜗未发育,4耳共同腔畸形,5耳耳蜗发育不良,4耳不完全分隔Ⅰ型(IP-Ⅰ),61耳不完全分隔Ⅱ型(IP-Ⅱ),6耳不完全分隔Ⅲ型(IP-Ⅲ),28耳前庭、半规管畸形,26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耳内听道畸形。67耳行MRI检查,26耳(38.81%)伴蜗神经发育不良(CND)。142耳中有28耳(19.72%)伴面神经管异常。结论SNHL患者内耳畸形种类多样,CND及面神经管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为进一步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孙鹏峰邬小平马鸣岳刘红生董燕董季平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
颞骨HRCT重组技术对慢性中耳乳突炎颞骨区骨性结构破坏的术前评估价值
马鸣岳杨想春邬小平刘红生董季平刘润孙东海董燕杨军乐
鳃裂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影像学对鳃裂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CT、MRI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各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鳃裂囊肿的CT、MR影像学...
马鸣岳董季平刘红生杨想春邬小平高燕军刘润
关键词:鳃裂囊肿磁共振成像
HRCT和增强MRI诊断面神经损伤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察患侧面神经受累位置、粗细及信号变化。结果 18例中,纵行骨折8例、横行骨折5例、混合型骨折5例。HRCT轴位及CPR显示颞骨骨折18例,其中面神经骨管迷路段受累1例,膝状神经窝受累2例,鼓室段受累4例,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同时受累并发中耳腔积血2例,面神经管鼓室段与中耳腔积血关系密切3例,面神经管骨壁无明显骨折6例。增强MRI及CPR显示面神经损伤18例,其中内听道段受累12例,迷路段受累14例,膝状神经节受累18例,鼓室段受累16例,乳突段受累15例。患侧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健侧(P均<0.001)。结论 HRCT、增强MRI可评价不同节段面神经损伤,CPR可直观显示颞骨内面神经及骨管损伤。
赵芸芸宁文德董季平高燕军张军俭刘红生杨想春
关键词:面神经曲面重建
腮腺脂肪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腮腺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脂肪瘤患者的CT与MRI资料(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其中有6例分别行CT、MRI检查)。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密度(信号)、增强特点及病灶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等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浅叶10例,深叶5例,浅、深叶均受累为1例。病灶最大直径为1.3~11.8 cm,平均(4.23±3.06)cm。病灶呈边缘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为11例,呈边缘分叶状、不规则肿块为5例。密度(信号)均匀11例,不均匀5例。12例CT平扫示,病灶呈脂肪样低密度9例,混杂密度3例,其中2例伴钙化团块;10例MRI病灶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中等或稍高信号,6例信号强度均匀,4例内部伴有团状或条索样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增强CT和增强MRI示,病灶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周边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腮腺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且与肿瘤的病理特点相关,CT与MRI有利于准确诊断及术前评估病变范围。
刘红生段嘉峰孙鹏峰高明宁文锋
关键词:腮腺脂肪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表现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9例AIP...
刘红生马鸣岳邬小平赵雅琴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炎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