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长江流域旱涝年划分及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根据1961—2012年长江流域644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宜昌、大通水文站流量资料,采用Z指数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旱涝等级划分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为基础的区域旱涝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长江流域旱涝变化,其结果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水情资料的分析较为一致。长江流域典型洪涝年为1998、1983、1973和1980年,典型干旱年为2011、1978、1966、2006和1971年。典型洪涝年降水空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典型干旱年降水量偏少的程度一般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
- 陈晨李波雷东洋李子进
- 关键词:长江流域Z指数
- MM5模式在三峡工程大风预报中的应用及检验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利用基于MM5中尺度模式的短时预警系统的逐小时风向风速预报产品和三峡工程周边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三峡坝区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预报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对雷雨大风基本无预报能力,但对晴空系统性大风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模式可以对晴空系统性大风的出现时间、强度变化趋势和风向提供较准确的预报,对晴空系统性大风的结束时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宜昌市气象局利用基于中尺度模式的短时预警系统预报晴空系统性大风,用多普勒雷达对雷雨大风进行临近监测,近年来在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 田刚袁杰罗剑琴陈良华李波
-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三峡工程
- 长江上游中小洪水天气学分型及特征被引量:5
- 2015年
- 基于1981—2012年宜昌水文站流量资料,普查出128例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然后,利用国家气象站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出发,结合降水特点,将上述中小洪水过程分为纬向环流型、经向环流型、两高之间型和偏东气流型,其中经向环流型又分为贝湖槽类和东北槽类。最后,归纳各类天气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洪水特征,并建立天气学模型。分析表明:纬向环流型新疆北部低槽比常年同期偏强,经向环流型贝湖槽类和东北槽类分别是贝加尔湖低槽和东北地区低槽比常年同期偏强,两高之间型则是在青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切变,偏东气流型受台风影响较多;致洪强降水一般发生在高层辐散、可降水量较大、中层正涡度且水汽通量辐合、中低层有暖平流的区域;从各型日最大流量增幅及过程流量平均增幅看,纬向环流型最大,偏东气流型最小。
- 王海燕李波李子进李银娥李进
- 关键词:中小洪水
- 受电区域气象监测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25年
- 长江电力所属受电区域灾害性天气频繁,气象条件复杂,对受电区域用电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建立集约、高效、可靠的受电区域气象系统,提前把握受电区域气象变化情况成为长江电力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了受电区域气象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在功能上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天气实况、气候监测、产品制作、评价检验等应用服务;在大数据计算上,充分利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强大的数算一体能力,以RabbitMQ消息服务为媒介,实现跨网络的“云+端”业务应用模式;在DMZ区定时算法调度上采用解耦合的分布式调度方案实现产品的稳定、高效制作;在数据服务上利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据同步功能,完成内外网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快速同步,实现DMZ区实时数据接口服务。该系统的建成有助于长江电力行业用户预知受电区域天气气候条件,把握电力市场需求变化,对梯级电站在制定联合调度方案、电能销售策略等工作中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数据支撑。
- 秦运龙李波张冰松王迎迎
- 关键词:隔离区
- 人工智能在气象数据集研制中的应用综述
- 2025年
- 长序列、高时空分辨率气象数据集对气象业务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质量低、空间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气象领域逐步开展应用。针对气象数据集研制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4个关键应用场景,即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缺测数据的插补和重构、多源数据的融合以及低分辨网格数据的降尺度,对各类机器学习模型在上述场景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综述,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效率、结果准确性、应用灵活性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建议从建立高质量训练数据集、加强多源数据和异构数据的应用以及探索基于气象数据物理机制的建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气象数据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 李波潘勐孙越
- 关键词:人工智能降尺度
- 长江上游中小洪水雨洪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从气象学角度揭示中小洪水的形成机理,将降雨与中小洪水结合起来展开分析。利用1981~2012年国家气象站逐日雨量和长江上游主要河段及干支流控制站日平均流量资料,结合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特征,采用自定义条件筛选出了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并从中小洪水的分布特征、雨洪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定义筛选条件合理可行;中小洪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三峡水库消落期无中小洪水出现;6个流域(区间)6月中小洪水过程平均面雨量自西向东增加。
- 胡娇李进陈晨李波陈良华
- 关键词:中小洪水降水特征三峡水库长江上游
- 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模拟结果的降水数据开展了该流域未来50年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就2011~2060年整体而言,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呈增加趋势。
- 张俊陈良华李波徐卫立
- 关键词:气候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情景
- 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长江上游25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961—2012年来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过程平均出现1.54次/a,其中9月出现次数最多,10月次之,11月出现较少。秋季连阴雨日数、累积降水量分别以2.3 d/(10 a)、13.7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连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平均为9月9日和9月30日均表现出推迟趋势。进入21世纪后,5—9 d、10 d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80.0 mm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金沙江下游和四川盆地东部为秋季连阴雨累计雨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四川盆地西南部为连阴雨日数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9月的降水中心、雨日分布情况与秋季总体情况基本一致,10月降水中心、阴雨日数的中心出现了明显东撤,11月东撤更为明显。
- 陈晨李波雷东洋李子进夏羽
-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
- 一种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非实时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
- 2025年
- 为分类检测隐藏较深的降水质量异常数据,定义了非实时降水质量异常事件,基于Madsen-Allerupt方法和百分位数法设计了一种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非实时质量控制方法,基于该方法对湖北省248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5—2022年经实时质量控制的小时降水数据做进一步的非实时质量控制,制作了小时降水质控数据集,并初步做了应用评估。结果表明:(1)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隐藏较深降水质量异常数据的分类检测,降水量持续偏小占比为87.9%,降水时数异常占比为8.7%,降水量持续偏大占比为3.4%。(2)质量异常数据的总量逐年趋于减少,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时间上4—10月质量异常事件总量低于其他月份,冬季占比最高为36.7%,夏季最低为13.1%。(3)湖北省降水数据的质量建站初期整体欠佳,从2008年开始稳步提升,2008—2022年年数据可用率平均为95.6%,年内4—10月的数据平均可用率为97.8%,高于其它月份的92.6%。
- 闫荞荞王必强刘园园严婧李波李波刘莹
- 关键词:降水
- 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研究金沙江流域的强降水天气特征,找出各种气象条件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量级规律,定义了金沙江流域强降水标准,并对2005 ~2011年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资料进行了普查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约50%的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具有其独立性.应用气象学原理,归纳总结出影响金沙江流域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川滇切变线、两高间辐合、西南涡和孟加拉湾风暴.详细分析了这4种天气系统对金沙江流域强降水的影响,4种天气系统的强降水分别占强降水总数的60%,19%,10%和11%.
- 李进陈良华李波徐卫立张俊
- 关键词:强降水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