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聚焦对身份意图的建构与透视
- 2014年
- 叙事聚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策略,成为实现作家身份意图的必要途径,文章通过聚焦者、聚焦对象、聚焦点的选择以及聚焦时间控制,旨在揭示聚焦对中国古典小说文本身份意图构建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古代作品中浓厚的宗法身份观念。
- 赵苗
- 关键词:身份叙事
- 《赫索格》中的犹太身份焦虑被引量:2
- 2009年
- 《赫索格》在叙事策略上运用了流浪汉叙述方式与意识流手法,展现出美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冲突,彰显了身份焦虑的叙事意旨。
- 赵苗
- 关键词:《赫索格》文化冲突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策略
- 2008年
-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具有不同凡响的叙事审美效果,离奇的情节、神秘的人物、迭起的悬念以及哥特式的氛围等都与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 赵苗徐丽鹃
- 关键词:叙事
- 神性冲突下的悲剧——重读《还乡》中的尤苔沙
- 2008年
- 笔者借用海德格尔诗学中关于"人与大地"的关系,关注《还乡》作品中人物呈现的美学意义。女主人公尤苔沙无意于聆听大地荒原的神性呼唤,无法栖居于艺术世界中,而一味追求资本主义的技术世界,与神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 赵苗徐丽鹃
- 关键词:荒原神性艺术世界
- 试论先秦声教文化与六诗之教
- 2014年
-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觉器官,口传声教是中国早期乐舞传播的重要现象,声音在早期社会不仅是构成性情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具有神秘的宗教力量和政教功能。"六诗"作为最初上古祭歌形态,是原始宗教信仰文化的载体和沟通天地、神人的媒介,属于象征性的仪式声音符号。六诗孕育着丰富的象征意味,并逐渐浸染上伦理化的德音色彩,使其与政治、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随着口传媒介的衰落,以及大司乐的乐教逐渐转向大司徒为主导的德教后,六诗只能言义而不知声,"六义"说代之成为后世政治诗学的经典阐述。
- 徐丽鹃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