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CASIO
  • 3篇溶胶
  • 3篇MN
  • 3篇PB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光材料
  • 2篇发光
  • 2篇发光材料
  • 1篇形貌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能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特殊形貌
  • 1篇凝胶法制备
  • 1篇偏硅酸
  • 1篇离子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球
  • 1篇晶体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方敏
  • 3篇余锡宾
  • 3篇杨良准
  • 2篇张兰芬
  • 2篇沈新峰
  • 2篇刘洁
  • 1篇杜立芬
  • 1篇刘超
  • 1篇王秀英

传媒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4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i^+掺杂对CaSiO_3:Pb^(2+),Mn^(2+)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CaSiO3∶Pb2+,Mn2+荧光粉的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助熔剂Li2CO3,研究了Li+对荧光粉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并运用荧光光谱、DTA-TG、XRD、SEM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900℃焙烧下,当加入Li+质量分数≤0.25%时,荧光发射峰基本不位移,加入Li+质量分数为0.15%时的荧光强度最大,XRD分析结果表明为β-CaSiO3晶形;当质量分数>0.25%时,荧光发射峰发生缓慢蓝移,其中加入Li+质量分数为0.65%时荧光最强,发光强度为不加Li+时的3.5倍左右,发射主峰由650 nm蓝移至615 nm附近,并有微量Li2Ca3Si6O16新物质生成。研究结果还表明,Li+的加入降低了样品的合成温度。当不加Li+时,最佳焙烧温度为1 200℃;加入Li+质量分数为0.15%时,最佳焙烧温度为1 100℃;当Li+质量分数增加到0.65%时,最佳焙烧温度降至900℃。SEM分析表明,随着Li+的加入,样品逐渐由三维网络块状结构变为不规则形状,且荧光粉颗粒粒径逐渐减小。
杨良准方敏杜立芬刘洁沈新峰张兰芬余锡宾
关键词:晶体结构荧光性能
纳米CaSiO/_3发光材料的性能及特殊形貌研究
基于CaSiO/_3:Pb,Mn的实际应用价值,而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高温固相法,产物具有粒径较大且发光强度不高等缺点,本文研究了CaSiO/_3:Pb,Mn的其它制备方法。同时采用反胶束法,探索了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新型Ca...
方敏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反胶束纳米球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CaSiO_3:Pb,Mn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SiO3:Pb,Mn荧光粉,运用荧光光谱、DTA-TG、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溶胶过程中分别加入三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N70、TO8和XL80后,样品荧光强度均增强,以XL80的效果为最佳。当V(XL80)∶V(溶胶)的体积比为0.5∶50时,所得样品荧光强度约为高温固相法样品的3倍,且粒子分散性好,选区电子衍射图出现单晶点阵排列,纳米晶平均粒径约150nm;当V(XL80)∶V(溶胶)为1∶50时,荧光粉粒子形貌呈现长短、宽窄不一的纳米棒状,电子衍射图呈现更规则有序的单晶点阵。
杨良准方敏刘洁沈新峰张兰芬余锡宾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光材料
超声条件下溶胶-凝胶法制备CaSiO_3∶(Pb,Mn)发光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辅以超声技术制备了CaSiO3∶(Pb,Mn)发光材料,对合成物运用荧光光谱、DTA-TG、XRD、FTIR、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时的物料配比、超声时间及焙烧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其荧光强度约为高温固相法样品的2倍,平均粒径则降低约300 nm。
方敏杨良准刘超王秀英余锡宾
关键词:超声发光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