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长华
作品数:
2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交通部基础研究基金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姜涛
大连海事大学
孙野青
大连海事大学
冯威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巩宁
大连海事大学
邵魁双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2篇
生物毒性
2篇
小球藻
1篇
致毒
1篇
扫描电镜
1篇
团聚
1篇
纳米
1篇
纳米NIO
1篇
基因
1篇
基因表达
1篇
NIO
1篇
CHLORE...
机构
2篇
大连海事大学
1篇
国家海洋环境...
作者
2篇
梁长华
1篇
王阳
1篇
邵魁双
1篇
巩宁
1篇
冯威
1篇
孙野青
1篇
姜涛
传媒
1篇
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1篇
2011
1篇
2010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两种粒径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藻类生物毒性测试方法(OECD 201)研究了两种粒径氧化镍(NiO)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物毒性。发现纳米颗粒的毒性与其尺度有关,7 nm NiO的毒性大于20 nm NiO,二者72 hEC50分别为18.01和74.64 mgNiO/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对照组与nNiO处理组小球藻的表面结构,处理组小球藻出现了表面皱缩和塌陷、细胞结构不完整等现象。纳米材料暴露下,藻类细胞与纳米颗粒发生团聚、共沉淀现象,小球藻表面覆盖了大量NiO颗粒。纳米材料引起的遮光效应是小球藻生长抑制的原因之一。
巩宁
邵魁双
梁长华
王阳
姜涛
冯威
孙野青
关键词:
NIO
小球藻
生物毒性
扫描电镜
团聚
纳米NiO对小球藻的生物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
随着纳米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于纳米物质具有许多与常规物质完全不同的性质,其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了评价纳米材料泄露到水体后对海洋...
梁长华
关键词:
生物毒性
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