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5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EPS的原理与应用
- 2006年
- 从EPS的应用需求出发,通过对构成EPS各功能单元的设计考虑和性能特征的分析,对EPS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适用领域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 李建明
- 关键词:应急电源
- N型金属氧化物泊松方程的解和费米能及E_f的变化范围 Ⅰ泊松方程解被引量:2
- 2005年
- 提出了任意形状、无量纲n晶体的Poisson方程:d2Ψ/dy2+η-1/y dΨ/dy=1-Re-Ψ(η=1~3,0≤R≤1),其中通过引入耗散系数R隔断了泊松方程贺电中性方程的耦合.通过用参量展开的微扰理论,对泊松方程进行了级数求解,并对微扰论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 袁庆华刘文利李蕾李建明裘南畹
- 关键词:泊松方程微扰理论
- SnO_2/CeO_2表面反应速率方程和分子反应几率被引量:1
- 2005年
- 介绍了反应温变测试装置原理及其实验规律,利用粉末溅射平面薄膜型SnO2/CeO2酒敏传感器测试了反应温变;并用内插法给出了反应温变随酒气气体浓度变化的规律.对表面反应速率方程进行了推导,并对分子表面反应的几率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普遍的反应速率方程,它包括了两种常用的经验公式:双曲线型和幂函数型公式;同时得到了分子反应几率是小的概念,其值一般为10-3~10-5.
- 于萍宋远锋袁庆华王蕾蕾李建明裘南畹
- 关键词:反应速率
- EPS的工作原理被引量:1
- 2006年
- 从EPS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出发,对EPS的分类与构成、EPS逆变器的负载适应性、EPS常用运行模式和切换时间、充电器特性和充电方式等在EPS的设计与应用中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李建明
- 关键词:应急电源
- 新型谐波分离控制方法在PHAPF电压源闭环控制策略中的研究
- 2009年
- 在并联混合有源滤波器(PHAPF)电压源闭环控制策略中,通常采用瞬时无功理论实现谐波分离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采用基波陷波器实现谐波分离的新型控制方法,新方法控制模型中参数K是具有基波陷波器特性的复数。本文证明了当采用基波陷波器实现谐波分离,控制参数K是此特性复数时,PHAPF可以取得良好的滤波效果,且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和易于实现等优点,对于促进电力滤波器推广应用,降低电网谐波污染,实现节能降耗有重要作用。
- 舒明雷王海峰武鲁宋平李建明
- 关键词:控制策略电网谐波
- 特征时间规律的扩散反应理论
- 2006年
- 提出了多孔气敏薄膜电导响应扩散反应模型;通过求解和无量纲分析扩散反应方程给出了τs和τc的规律,τc=τs/r=(2/π)2kCr0-1l2/D;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面吸附指数γ和吸附能Ea.实验结果表明:C2H5OH在ZnO薄膜材料上的吸附特性有下面的特点:①有两个不同温区,高于380℃和低于380℃的物理吸附能不同;②物理吸附能较大.
- 李蕾袁庆华刘文利李建明裘南畹
- 纳米金属氧化物气敏薄膜厚度效应的实验规律和理论被引量:1
- 2005年
- 给出了动态厚度效应特征时间的公式,灵敏度Sn与膜厚l的关系和存在最佳膜厚的特征,电导激活能随膜厚变化的特征。提出了发展气敏机理的扩散反应功能概念;提出了在纳米气敏晶粒中引入介观效应概念和修正Fermi统计的要求。
- 袁庆华李蕾刘文利李建明裘南畹
- 邻近效应对无源电力滤波器中电抗器的影响
- 2007年
- 在对工频电抗器绕组进行设计时,考虑到绕组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根据Dowell方程对绕组的交流损耗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绕组损耗的三个主要因素,即绕组层数,导体比厚度以及多孔因数,从而得出设计工频电抗器的指导原则。
- 汤华龙唐政李建明
- 关键词:电抗器绕组损耗
- 电流源控制策略在并联混合有源滤波器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在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中,采用电流源控制方式可比电压源控制方式获得更好的滤波性能,但由于采用常规电流源控制方式不能迫使无源滤波器部分承担电网基波电压,因而不能有效降低混合有源滤波器中有源部分的容量。研究一种通过在指令电流中加入适当基波分量,迫使混合有源滤波器中的无源滤波器部分承担电网基波电压的方法,将电流源控制策略应用于并联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性能。
- 舒明雷李建明
-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电流源
- 轨枕路基疲劳试验机加载反力架设计与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目前动力加载反力框架刚度过小、结构形式不合理和材料用量过大等不足,系统地进行反力架的设计与优化。通过SOLIDWORKS建立4种不同结构形式加载反力框架的三维模型,使用ANSYS和ABAQUS静力分析了不同结构反力框架的刚度、强度大小及分布范围,并对比用钢量、力学性能指标,选出鱼腹梁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针对鱼腹梁反力架,通过ANSYS的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及振型,发生第一次垂向振动的频率为25.6 Hz,满足10 Hz作动器加载不引起共振的要求。通过瞬态分析模拟了10 Hz作动器试验时,反力框架的振动响应情况,最大位移为1.128 mm,但5 s后逐渐稳定在0.720 mm,满足动载荷精度和刚度要求。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3种结构形式,鱼腹梁结构刚度最大、最经济,既满足动载荷刚度要求也节省了钢材。
- 李建明王汉鹏李术才张庆贺
- 关键词:反力架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瞬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