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铌酸锂
  • 1篇单晶
  • 1篇单晶薄膜
  • 1篇直接键合
  • 1篇偏振
  • 1篇转换器
  • 1篇铌酸锂晶体
  • 1篇芯片
  • 1篇离子注入
  • 1篇晶体
  • 1篇化学机械抛光
  • 1篇机械抛光
  • 1篇集成波导
  • 1篇集成光子学
  • 1篇键合
  • 1篇光芯片
  • 1篇光子
  • 1篇光子学
  • 1篇复用
  • 1篇复用器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胡卉
  • 1篇季伟
  • 1篇李江月
  • 1篇尹锐
  • 1篇王军宝
  • 1篇张世成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前瞻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及其在光芯片产业的未来布局
2025年
随着5G/6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光子芯片的需要日益增长。铌酸锂晶体凭借优异的电光、非线性光学和压电特性,成为光子芯片的核心材料,被称为光子时代的“光学硅”材料。近年来,铌酸锂单晶薄膜制备和器件加工技术取得突破,展现出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超快电光效应、宽带宽、低功耗等优势,在高速电光调制器、集成光学、量子光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文章介绍了光学级铌酸锂晶体、单晶薄膜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发进展和相关政策,以及其在光芯片、集成光学平台、量子光学器件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分析了铌酸锂晶体-薄膜-器件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及挑战,并针对未来布局提出建议。目前,中国在铌酸锂单晶薄膜、铌酸锂基光电器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并跑阶段,但在高品质铌酸锂晶体材料产业化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基础研发,中国有望形成从材料制备到器件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完整的铌酸锂产业集群。
陈昆峰唐供宾胡卉乔伟王亚男薛冬峰
关键词:光芯片集成光子学
铌酸锂单晶薄膜材料被引量:2
2021年
铌酸锂晶体集电光、声光和非线性光学等物理特性于一身,且透光范围宽,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等领域。通过离子注入与直接键合的方式制备出的铌酸锂单晶薄膜材料,保留了铌酸锂体材料的优秀物理特性,并且具有高折射率对比度的优点,使光子器件在集成度和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介绍了铌酸锂薄膜的制备及应用,展示了直径6英寸(1英寸=2.54 cm)的铌酸锂单晶薄膜。将硅单晶薄膜覆盖在铌酸锂单晶薄膜上面,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薄膜材料,结合了铌酸锂出色的光学性能和硅出色的电学性能,本文报道了直径3英寸的复合薄膜材料,X射线证明硅薄膜是单晶结构,这种复合薄膜在未来的集成光电芯片中具有应用潜力。
李青云朱厚彬张洪湖张秀全胡卉
关键词:铌酸锂离子注入直接键合化学机械抛光
基于硅-铌酸锂复合波导的偏振复用器设计
2017年
结合铌酸锂薄膜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硅与铌酸锂复合集成的波导结构,该波导结构能够将硅基的成熟工艺与铌酸锂材料的特性结合,利用铌酸锂的高双折射特性,该波导结构在实现偏振控制器件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基于硅与铌酸锂复合的波导结构,设计了两类无源器件:定向耦合型偏振分离器和定向耦合型偏振分离转换器.分别采用光束传输法(BPM)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两类器件进行了仿真与性能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偏振分离器能够实现TE模和TM模的分离,且消光比高于30dB,在保证消光比大于10dB的情况下,其带宽约为70nm,工艺容差达100nm;偏振分离转换器能够实现TM模向TE模的转换,且消光比达20dB.两类器件均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工艺上易于实现等优点.
公姿苏季伟尹锐胡卉蔡璐彤张世成李江月王军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