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格
  • 2篇体格发育
  • 1篇代谢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出生体重早...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理发育
  • 1篇易位
  • 1篇婴儿
  • 1篇婴儿期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发育
  • 1篇受体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叶侃
  • 4篇颜博秋
  • 3篇宋媛
  • 2篇李蓓荃
  • 1篇陈蕾
  • 1篇陆艳红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婴儿期体格发育及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子代婴儿期体格发育,以及糖代谢、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产前检查的GDM孕妇作为GDM组,同时选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各48例。检测GDM组及对照组子代出生体重身长、12月龄体重身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结果 (1)GDM组子代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均高于对照组子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子代体格发育比较,GDM组12月龄体重、身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54、19.68,均P<0.01);(3)GDM组子代12月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高于对照组子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0、6.92、5.10、4.25,均P<0.01﹚。结论 GDM影响子代婴儿期体格发育,对子代糖代谢、红细胞生成有明显影响。
叶侃陈蕾陈星孔锐颜博秋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婴儿期体格发育糖代谢
9p24.3p23微缺失及20q13.3微重复变异患儿1例报道
2023年
染色体平衡易位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平衡易位携带者的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不平衡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会导致不良妊娠,经历长期不孕或者是多次流产,死胎等情况,正常出生有染色体异常患儿也是临床可见的情况之一[1-2]。笔者在儿童保健门诊上发现1例多发畸形并发育迟缓的患儿。
李蓓荃贺权泽唐慧颜博秋宋媛叶侃
关键词:染色体平衡易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0~1岁生长发育纵向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早产儿生后第一年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促进生长发育和改善发育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定期随访并建立专案管理,符合入组条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8例VLBW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187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定期测量体格发育指标,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纠正)1、3、6、12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评分,并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和组内生长发育指标情况。结果 (1)VLBW早产儿体重和头围在纠正6月龄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纠正6~12月龄Z评分上升不明显;身长在纠正12月龄内Z评分呈不断上升趋势。(2)在纠正1~6月龄,两组间体重Z评分相近,但在纠正12月龄,VLBW早产儿组体重Z评分落后于足月组(P=0.017)。在纠正3~12月龄,两组间身长Z评分和头围Z评分相近。(3)在纠正1岁时,其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发育水平达到足月儿组(P> 0.05),但适应能力和语言水平仍不及足月儿组(P<0.05)。结论VLBW早产儿在纠正0~1岁内体格发育呈追赶趋势,呈先快后慢模式,且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各能区发育存在不均衡性。
孔锐邓莎莎陆晓婷颜博秋宋媛叶侃戴月娥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Z评分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
苏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苏州地区儿童的分布及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地区汉族208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VDR基因FokⅠ和BsmⅠ位点的多态性,同时检测25-(OH)D的水平。结果 VDR基因FokⅠ位点FF、Ff和ff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4.13%、53.85%和12.02%,BsmⅠ位点BB、Bb和b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6%、10.10%和88.94%。FF基因型25-(OH)D水平高于ff基因型(P<0.05),bb基因型25-(OH)D水平高于BB、Bb基因型(P<0.05)。结论苏州地区儿童基因FokⅠ和BsmⅠ位点具有多态性,与25-(OH)D水平存在相关性。
叶侃宋媛陆艳红李蓓荃颜博秋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基因多态性25-羟维生素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