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涛涛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症肺炎
  • 4篇肺炎
  • 3篇血清
  • 2篇血清降钙素原
  • 2篇重症
  • 2篇综合征
  • 2篇疗效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1篇蛋白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渗漏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潘涛涛
  • 1篇李彦嫦
  • 1篇梁克诚
  • 1篇覃英玉
  • 1篇杨莹
  • 1篇孙素红
  • 1篇朱旭生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D40配体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2022年
血清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是通过将机体抗原提呈细胞予以激活进而促使T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是T淋巴细胞激活的关键。近年来对CD40L在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重症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了CD40L在重症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认识和加大CD40L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为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潘涛涛
关键词: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急性脑梗死
扶正固本方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扶正固本方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扶正固本方。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撤离呼吸机时间、ICU病房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28 d病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CPIS评分及CRP、PCT、IL-6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CD3+及CD4+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撤机时间、ICU病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相(P<0.05)。结论:采用扶正固本方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肺炎,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潘涛涛孙素红杨莹罗秋凤陈群利
关键词:重症肺炎疗效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临床判断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时血清降钙素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患者83例,依照有无感染性休克症状,40例伴有感染性休克患者记为A组,43例未伴有感染性休克记为B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ICU病房中住院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40例,记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检查其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组、B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判断感染患者严重程度时,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提升判断的准确性,从而科学的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李彦嫦朱旭生潘涛涛覃英玉梁克诚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病情
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法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好转率69.23%,对照组好转率52.38%;治疗组病死率23.08%,对照组病死率30.95%;治疗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2.97±14.92)mm Hg和(213.72±93.07)mm Hg,对照组为(85.17±12.88)mm Hg和(194.30±87.42)mm Hg;治疗组肺水肿改善时间(6.27±1.23)h、全身水肿改善时间(19.84±2.37)h,对照组肺水肿改善时间(8.72±0.75)h、全身水肿改善时间(22.94±2.62)h;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24 h尿量(2 101.92±861.91)ml,对照组24 h尿量(1 673.25±1 162.94)ml;治疗组APACHEⅡ评分(11.39±6.03)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20.07±10.08)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能有效改善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慢性健康情况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潘涛涛
关键词:白蛋白类肾替代疗法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遵医嘱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潘涛涛
关键词:炎性因子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对策。方法:选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采用血液净化方式,分析出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MODS的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对照组48例病死率93.75%(45例),治疗组50例病死率62.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ODS患者,其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其中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是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强化血液净化方式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中要把握好血液净化的最佳时机,有效发挥血液净化的效果。
潘涛涛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某院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者6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某院住院的63例非感染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成员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质(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成员CRP、血清PCT及W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37.19±6.54mg/L、10.04±4.57ng/ml、13.76±3.08×109/L,对照组CRP、血清PCT及WBC的检测结果分别为4.63±1.35mg/L、0.21±0.08ng/ml、8.51±0.62×109/L,观察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在63例重症肺炎的患者中,有33例为细菌性肺炎,有16例为病毒性肺炎,有14例为支原体肺炎。不同病原体患者的血清PCT检测数值有明显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菌性肺炎的血清PCT数值最高,支原体肺炎的血清PCT数值最低。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血清PCT)能够作为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对其进行监测,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预后作出很好的预测。
潘涛涛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重症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