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鹤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期
  • 2篇妊娠期高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丁三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妊娠期高血压...
  • 1篇妊娠早期
  • 1篇三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切口
  • 1篇术后切口感染
  • 1篇剖宫产
  • 1篇前列素
  • 1篇切口

机构

  • 4篇洛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陈鹤
  • 1篇谭玉杰
  • 1篇王颢
  • 1篇方勇
  • 1篇柳艳芳
  • 1篇郑懿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拉贝洛尔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拉贝洛尔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60例。依照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贝洛尔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量、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全血高切黏度(HBV)、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76/80)高于对照组76.25%(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DBP、SBP、24 h尿蛋白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PLGF水平较高,PAPP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BV、FIB、LBV、PV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00%(4/80)低于对照组16.6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清PLGF、PAPPA水平,促进血液流变学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陈鹤郭伟
关键词:拉贝洛尔酚妥拉明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下简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108例妊娠早期(孕16~20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HDCP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病组(19例)和未发病组(89例),并选取同期73例正常育龄未孕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未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右侧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径、流速时间积分、静息状态下内径(D_(1))、反应性充血后内径(D_(2))、血流速率时间积分(VTI1)、反应性充血后VTI2、静息状态下血流量(Q_(1))、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量(Q_(2))]水平,以了解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与HDCP风险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右侧肱动脉Q_(1)、Q_(2)水平变化对HDCP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右侧肱动脉Q_(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两组右侧肱动脉Q_(2)、D_(1)、D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病组右侧肱动脉Q_(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右侧肱动脉D_(1)、D_(2)、Q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组右侧肱动脉Q_(1)水平较未发病组高,Q_(2)水平较未发病组低(P<0.05),而两组右侧肱动脉D_(1)、D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右侧肱动脉Q_(1)水平下曲线下面积(AUC)为0.605,灵敏度为42.11%,特异度为80.90%;右侧肱动脉Q_(2)水平下AUC为0.655,灵敏度为57.89%,特异度为70.79%。结论妊娠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较正常人有所变化,临床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筛查HDCP高危孕妇。
陈鹤郭伟
关键词:妊娠早期血管内皮功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药物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患者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激酶Ⅰ(ROCKⅠ)、Rho激酶Ⅱ(ROCKⅡ)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缩宫素,对照组采取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组采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治疗前后蛋白水平、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hoA、ROCKⅠ、ROCKⅡ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RhoA、ROCKⅠ与ROCK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提高RhoA、ROCKⅠ、ROCKⅡ蛋白水平,降低血清BNP、FIB、D–D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谭玉杰孙亚兰陈鹤成明冯萃华刘玉钱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究急诊剖宫产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医院急诊科行急诊剖宫产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共有7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5.0%;孕妇体质肥胖,存在贫血、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妊娠期出现高血压、阴道检查次数过多、术中时程长、术中失血量过多的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孕妇切口感染率(P<0.05);但孕产妇的年龄、是否为初产妇以及孕妇的实际孕周等情况对孕妇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影响;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急诊剖宫产术后感染对于孕妇健康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预防孕妇术后医院感染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还需及时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勇郑懿陈鹤王颢柳艳芳
关键词: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