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筱英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深静脉
  • 3篇静脉
  • 2篇血栓
  • 2篇溶栓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下肢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1篇导管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皮...
  • 1篇阴茎套
  • 1篇阴囊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肾病
  • 1篇粘贴
  • 1篇支具

机构

  • 6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朱志萍
  • 6篇杨筱英
  • 3篇王瑛
  • 2篇刘畅
  • 1篇沈玉萍
  • 1篇刘畅

传媒

  • 3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伤腿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伤腿固定架。该伤腿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固定架本体包括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固定架本体中部设置有开口窗,开口窗位于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之间,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上均套设有...
朱志萍王瑛杨筱英
文献传递
改良支具在预防下肢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支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中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将经腘静脉穿刺置管行溶栓治疗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支具固定患肢。结果观察组腰背部酸痛、导管和输液接头脱开、皮肤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过程中,使用改良支具固定溶栓下肢,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朱志萍杨筱英楼蕴琪王俊秀刘畅沈玉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皮肤按摩持续时间对减轻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减轻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疼痛的最佳皮肤按摩持续时间。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连续5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次注射部位不同、每次注射前按摩持续时间不同的自身对照研究,注射前行局部皮肤按摩0min、2min、3min、5min、10min,评价每次注射后疼痛情况。结果不同按摩时间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单因素分析,组间SS=1 049.908,MS=262.477,F=208.1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前按摩0min分别和2min、3min、5min、10min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前按摩2min分别和3min、5min、10min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前按摩3 min分别和5 min、10 min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前按摩5 min和10 min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轻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疼痛最佳皮肤按摩持续时间为3min。
朱志萍王瑛杨筱英归令燕程宁宁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疼痛
不同水化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水化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患者3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观察组以造影后1 h内饮水500 ml方法进行水化,对照组以造影后3 h内饮水1000 ml方法进行水化,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水化方法在水化前、水化后24 h、48 h以及72 h时间因素对患者血肌酐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0.419,P<0.001),用非劣效性检验分析,观察组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方法非劣效于对照组(U=3.118,P=0.005);观察组患者无胃部不适发生,对照组有31例发生胃部不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后1 h内饮水500 ml方案更适用于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
朱志萍杨筱英章陆丹刘畅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造影水化造影剂肾病
一种尿失禁患者接尿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失禁患者接尿器。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尿袋主体,所述的接尿袋主体一端设有阴茎套和阴囊套,所述的接尿袋主体另一端设有储尿袋,所述的储尿袋与接尿袋主体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的阴囊套...
朱志萍杨筱英
文献传递
下肢DVT溶栓治疗患者改良固定支具及配套单腿病员裤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溶栓导管把高浓度的溶栓药物,直接输注到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使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以取得最大的溶栓效果,最常见的穿刺部位是腘静脉。在溶栓治疗期间,因导管的出口位置在胭窝,常规的病员裤无法穿着;为了避免管道的滑脱、折叠,一般要求患者在溶栓期间。
朱志萍王瑛刘畅杨筱英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