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丽丽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动脉
  • 2篇测序
  • 1篇蛋白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队列研究
  • 1篇新生儿期
  • 1篇胸阻抗
  • 1篇胸阻抗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症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康丽丽
  • 5篇李晓莺
  • 3篇刘向红
  • 2篇刘毅
  • 1篇张会平
  • 1篇崔静
  • 1篇张悦
  • 1篇刘晨
  • 1篇张开慧
  • 1篇陈栋
  • 1篇李云霞
  • 1篇王东
  • 1篇陈晓
  • 1篇李晓梅
  • 1篇许群
  • 1篇邓轲
  • 1篇郎玉洁

传媒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地那非通过Notch3/Hes1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neonates,PPH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血液...
康丽丽
关键词:持续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肺血管重构
文献传递
新生儿期起病的高脂蛋白血症Ⅰ型1例被引量:1
2023年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乳糜微粒积累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特征,血液外观呈粉红色或乳白色。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高脂蛋白血症Ⅰ型患儿,基因检测发现LPL基因两处复合杂合变异,经限制脂肪摄入治疗,预后良好。
崔静许群康丽丽李晓莺
关键词: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LPL基因新生儿
影响新生儿声带麻痹出院结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3年
背景新生儿声带麻痹(VCP)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不确切。目的探讨新生儿VCP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新生儿VCP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纳入2013年4月至2022年1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NICU确诊为新生儿VCP的病例,以出院时是否需有创通气和自行吸吮分为好转出院组和非好转出院组,采集如下临床资料用于本文单因素分析。①孕母资料: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脐带绕颈、脐带扭转、羊水情况;②新生儿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伴发畸形、喉梗阻;③VCP病因:产伤、神经源性、医源性、特发性;④支气管镜下所见:单侧VCP和双侧VCP(完全麻痹和不全麻痹);⑤出院时预后。以单因素分析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影响好转出院的因素。结果133例新生儿VCP进入本文分析,首次行支气管镜检查日龄为6(4,12)d,入院日龄13.0(3.0,20.5)d,胎龄39.0(38.0,40.0)周,伴发畸形71例(53.4%,94例次),单侧VCP 43例(32.3%);双侧VCP 90例,其中不全麻痹57例,完全麻痹33例。好转出院组96例(72.2%)。非好转出院组37例,其中撤机困难28例,气管切开8例(双侧不全麻痹7例,双侧完全麻痹1例),气管切开后均成功脱离正压通气并出院,4例声带运动于9个月内恢复,4例失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障碍37例。纳入单因素分析P<0.10的变量(剖宫产、羊水多、出生体重、低Apgar评分、神经源性损伤、喉梗阻、声带麻痹类型)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侧不全麻痹为新生儿VCP好转出院的不利因素(OR=6.785,95%CI:2.191~21.013,P=0.001)。结论双侧VCP、尤其是双侧声带不全麻痹新生儿的近期预后差,气管切开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
陈栋李晓莺刘向红康丽丽韩玉杰郎玉洁李云霞邓轲
关键词:声带麻痹新生儿预后
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28型患儿1例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28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5日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VEO-IBD28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应用高通量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候选变异家系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为50 d龄男性,具有支气管炎、溃疡性口炎、湿疹、大便略稀等临床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患儿IL-10RA基因存在c.299T>G(p.V100G)与c.301C>T(p.R101W)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亲IL-10RA基因存在c.299T>G(p.V100G)杂合变异,患儿母亲IL-10RA基因存在c.301C>T(p.R101W)杂合变异。IL-10RA基因c.299T>G与c.301C>T变异在HGMD数据库中均已见报道;经gnomAD、1000 Genomes、ExAC及ESP6500等数据库检索,c.299T>G变异未见收录,c.301C>T变异已见收录且为低频变异;经SIFT、PolyPhen-2及Mutation Taster等在线软件分析,c.299T>G与c.301C>T变异均被预测为可能有害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c.299T>G与c.301C>T变异均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3+PM2Supporting+PP3)。结论IL-10RA基因c.299T>G与c.301C>T变异可能为该VEO-IBD28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进一步拓展了IL-10RA基因变异所致VEO-IBD28型患儿表型谱,为该病患儿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张悦王东康丽丽张欣怡张开慧张豪正刘毅李晓莺
关键词:临床表现不典型高通量测序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B型钠尿肽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B型钠尿肽(BNP)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DA早产儿是否为hsPDA分为hsPDA组(32例)和非hsPDA组(34例)。使用胸阻抗法无创心排量监测仪(ICON®)监测两组早产儿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BNP等),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hsPDA组患儿BNP水平高于非hsPDA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高于非hsPD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预测hsPDA时,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CO、CI联合BNP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早产儿hsPDA有效预测心功能的工具。通过对CI、CO、BNP等的监测,能够及早发现和干预PDA早产儿的心功能异常,帮助其改善临床结局。
韩玉杰张会平陈晓孙明英刘向红康丽丽李晓莺
关键词:胸阻抗法B型钠尿肽
新生儿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9型1例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9型患儿,呛奶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皮肤硬性红肿,需要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反复纠酸后效果差,血氨显著升高,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显示SUCLG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6~9号外显子大片段缺失及c.40A>G错义变异,分别来自父亲、母亲,家长要求自动出院后患儿死亡。
刘向红李晓梅刘晨康丽丽刘毅李晓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