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璐

作品数:22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6篇预后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弥漫
  • 5篇白血
  • 4篇弥漫大B细胞...
  • 4篇化疗
  • 4篇白血病
  • 3篇术后
  • 2篇单抗
  • 2篇凋亡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增殖

机构

  • 22篇海南医学院
  • 3篇儋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海南省肿瘤医...

作者

  • 22篇徐璐
  • 10篇胡敏
  • 10篇苏群豪
  • 9篇陶石
  • 6篇钟敏
  • 2篇郝新宝
  • 1篇徐璐
  • 1篇黄红谦
  • 1篇郑武平
  • 1篇高炳玉
  • 1篇杨慧
  • 1篇韩冰
  • 1篇范平明
  • 1篇杨辰
  • 1篇陈苗
  • 1篇陈松
  • 1篇陈国平
  • 1篇吕鹏飞
  • 1篇王煜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门冬酶联合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门冬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53/60,88.3%)高于对照组(41/60,68.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D3^+T、CD4^+T细胞百分比、CD4^+T/CD8^+T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门冬酶辅助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显著,不增加化疗毒性,减轻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钟敏苏群豪胡敏徐璐陶石
关键词:培门冬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
长链非编码RNA PVT1和miR-30d-5p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和miR-30d-5p的表达,探讨其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间经手术切除的47例IC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PVT1、miR-30d-5p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3年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IC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30d-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PVT1表达与ICC患者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30d-5p表达与ICC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C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与miR-30d-5p表达呈负相关(P<0.05)。lncRNA PVT1低表达者3年OS明显高于高表达者(P<0.05),miR-30d-5p高表达者3年OS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ncRNA PVT1表达、miR-30d-5p表达均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组织中lncRNA PVT1高表达、miR-30d-5p低表达,二者表达与ICC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预后有关。
吴大平徐璐吴焕良郑文宏郑小妹谢文蕊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长链非编码RNA预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96和CD12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检测CD96、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ML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6例AML患者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96、CD123表达情况,并分析CD96、CD123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CD96、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L患者中CD96、CD123阳性表达的缓解率均低于阴性表达者(P <0.05);AML患者中CD96、CD123阳性表达的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者(P <0.05);AML患者中CD96、CD123阳性表达的化疗后感染、化疗后复发发生率均高于阴性表达者(P <0.05);AML患者中CD96、CD123阳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期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CD96、CD123在AM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耐药或复发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
钟敏苏群豪胡敏徐璐陶石
关键词:CD123预后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陈瑜陶石胡敏徐璐王娇符才波周威伦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
IL-6和PCT与Activin-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激活素A(Activin-A,ACT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合并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0例和未感染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PCT、ACTA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IL-6、PCT、ACT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为41.67%。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80例感染患者共送检84个样本,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60.42%,革兰阳性菌32株占33.33%,真菌6株占6.2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血清IL-6、PCT、ACTA浓度分别为(7.23±2.01)ng/L、(2.68±1.08)ng/ml和(0.56±0.17)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PCT、ACTA预测感染的AUC分别为0.859、0.801和0.916。结论IL-6、PCT、ACTA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有较高的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徐璐苏群豪王娇陈瑜吴肖志军陶石符才波胡敏李永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激活素A急性白血病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NF-κB、p-AKT及NF-κ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患者淋巴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核转录因子(NF-κB)、C-myc基因的表达,及标本中与PI3K/AKT细胞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75例DLBCL病检存档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为试验组,另选同期75例健康志愿者的淋巴组织样本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基因的表达,及DLBCL标本中与PI3K/AKT细胞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试验组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Bcl-2与NF-κB、c-Myc的阳性表达在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均呈正相关(P <0.05)。NF-κB和p-AKT在DLBCL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P <0.01)。p-AKT的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05);NF-κB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和结外累及呈正相关(P <0.05)。结论 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Bcl-2、NF-κB、c-Myc基因高度表达,Bcl-2、NF-κB、c-Myc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DLBCL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的指标,p-AKT抑制剂和NF-κB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能对DLBCL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钟敏苏群豪胡敏徐璐陶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核转录因子
推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立项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4年
目的为探索和思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IIT)项目立项管理模式,对标以注册为目的的临床试验(Industry Sponsored Trial,IST)项目管理,规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立项管理流程,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完善,提升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水平,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方法通过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研究规范管理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海南省某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为例,梳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难点堵点,分析并规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立项管理。结果医疗机构立项管理是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保障,科学可行的立项管理是开展有深度、高质量IIT的有力抓手。结论海南省某省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案例研究表明,科学可行的立项管理是开展有深度、高质量IIT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临床资源,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
卢伟锋徐璐周平黄红谦林萍陈松郝新宝
关键词:立项管理
利妥昔单抗治疗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与CHOP组比较,R-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进展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危险度评分、Ki-67^+率为影响EBV^+DLBCL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OR=2.689,P=0.038;OR=3.232,P=0.025;OR=2.919,P=0.023)。结论:对EBV^+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Ann Arbor分期较晚、IPI危险度评分较高以及Ki-67阳性率为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
钟敏苏群豪徐璐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EB病毒临床疗效
隔姜艾灸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足三里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的效果,探索用祖国传统医学方法减轻化疗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法,将病例随机分组,每组均化疗3个周期,3个周期中采用艾灸-右丙亚胺-艾灸+右丙亚胺三种方法循环使用,观察各组的心电图改变和心功能情况以及血清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三组病例的心电图改变率分别为33.33%、30.00%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在每一期化疗后第1天BNP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与右丙亚胺预防心肌损害的机制不同,但效果相近,且艾灸操作简便、经济、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徐璐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肌损害BN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将患者分成低、高危组,每组30例;另采取30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活检淋巴组织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神经生长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流式术检测调节性Treg细胞比例。结果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Ki-67(25.64±2.73)较对照组(4.25±0.98)上升,高危组(66.38±6.25)Ki-67较低危组上升(P<0.05)。低危组神经生长因子(62.35±6.78)、Netrin-1(46.58±6.72)平均光密度较对照组(18.21±4.25、22.45±2.26)增加,高危组神经生长因子(213.69±19.54)、Netrin-1(178.58±15.21)平均光密度较低危组增加(P<0.05);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无显著变化。低危组Treg比例(3.08±0.12)较对照组(1.99±0.11)增加,高危组Treg比例(3.62±0.13)较低危组增加(P<0.05)。神经生长因子与Ki-67(r=0.968,P<0.001)、Treg(r=0.859,P<0.001)呈正相关;Netrin-1与Ki-67(r=0.964,P<0.001)、Treg(r=0.825,P<0.001)、神经生长因子(r=0.972,P<0.001)呈正相关;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Ki-67(r=-0.124,P=0.246)、Treg(r=-0.106,P=0.318)、神经生长因子(r=-0.114,P=0.284)无相关性。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神经生长因子和Netrin-1表达升高,其与患者体内增殖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相关。
林道锐徐璐陈瑜郭丽娟杨慧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神经生长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