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气象
  • 4篇远程培训
  • 2篇教育培训
  • 1篇东北三省
  • 1篇多尺度
  • 1篇学习支持服务
  • 1篇远程
  • 1篇远程教育
  • 1篇远程学习
  • 1篇远程学习支持
  • 1篇在职
  • 1篇振荡
  • 1篇振荡分析
  • 1篇试卷
  • 1篇数字化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流

机构

  • 9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鞍山市气象局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作者

  • 11篇刘晓玲
  • 5篇刘莉红
  • 3篇王秀明
  • 2篇储凌
  • 2篇郑祖光
  • 2篇琚建华
  • 2篇孙景荣
  • 1篇俞小鼎
  • 1篇胡宜昌
  • 1篇费海燕
  • 1篇曲岩
  • 1篇任国玉
  • 1篇金巍
  • 1篇朱禾
  • 1篇王永锋
  • 1篇李慧欣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计算机时代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信息技术与信...
  • 1篇气象软科学
  • 1篇科技与创新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规模远程培训试卷管理体系的规范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气象局建立的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共享平台在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对基层台站人员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远程培训集中考试为背景,介绍了大规模培训集中考试试卷管理的全过程,并对试卷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初步构建了试卷管理体系,为今后举办类似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刘晓玲刘莉红
关键词:远程培训试卷气象事业发展共享平台教育培训
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23年
下击暴流指对流单体强下沉气流引发的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爆发性辐散出流,单个下击暴流会导致千米尺度地面强阵风,而下击暴流簇可导致较大范围间断性地面灾害性强阵风,其形成机制亦不限于强下沉气流辐散。文章回顾了下击暴流的界定,然后分为孤立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嵌的下击暴流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对流大风和下击暴流产生的物理机理、风暴结构特征以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预警技术。在上述回顾基础上,对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难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与下击暴流相关的亟需研究的问题。
王秀明俞小鼎费海燕刘晓玲朱禾
关键词:下击暴流
区块链在气象远程培训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近年来很多行业开始对区块链进行探索、投入和应用,在气象远程培训领域区块链探索工作刚刚开始。本文探讨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气象培训各个平台之间的融合,形成平台资源共建共享,降低管理时间成本,提高培训效率,打造培训和服务新格局。
刘晓玲胡贵华王永锋
关键词:气象远程区块链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及其对在职远程培训的启示
2022年
通过梳理学习支持服务从概念提出以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不同学者对学习支持服务内涵的理解,权威机构对学习支持服务规范的探索,系统分析国内外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在职远程培训有其基本要素组成,应当从资源、技术、教学组织等方面规范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但是又有其独特性,因此,无法照搬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规范。
胡宜昌储凌宋泽灏刘晓玲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
气象部门职工网络培训数智化转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和从业者经验的推广,这些都要依赖于气象职工自主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近些年,随着网络新基建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快速和随时获取知识已经成为在职职工提升岗位技能的必选方式。任何新技术从出现到落地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培训模式也许相对容易,但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气象部门培训的主要方式气象网络培训正处在这样的转型期。通过分析目前气象职工网络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培训管理方式、实现气象职工远程培训数智化转型、提升网络培训效率、促进气象网络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刘晓玲刘莉红王秀明孙景荣
关键词:网络培训远程培训数字化
我国南方夏半年干湿的年代际变化分析与转换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用我国南方58年(1951—2008年)夏半年的总降水量、极端干期以及干湿指数综合表现干湿特征,进而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南方干湿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58年内有3个干期(1961—1965、1985—1990和2005—2008年)以及3个湿期(1952—1954、1970—1973和1994—1998年)。为了探讨南方干湿的转换机制,采用与南方干湿年代际变化相关联的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年代际环流因子作为结点构建网络,分析同步和耦合与干湿气候主要转换之间的关联。网络平均距离的3个局部最小值(即同步),都伴之以耦合的增强,对应着我国南方由湿期向干期的转换。
刘莉红琚建华郑祖光刘晓玲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环流因子网络分析
基层气象科普教育培训需求和建设思路探索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基层气象科普教育培训需求和建设思路,选取中部两个典型省份数据,调研梳理气象信息员的结构层次,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再结合气象科普培训的教学平台优势、教学资源等方面综合因素,对资源课程体系及课程形式进行设计研究,以形成适合气象信息员学习的气象科普移动学习微课资源模块。
李慧欣刘莉红刘晓玲储凌孙景荣
关键词:气象科普防灾减灾
国内外海上雷暴研究进展
2025年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海上雷暴对航海及海上作业等产生的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对海上雷暴的特性和机理认识不足,加之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导致海上雷暴的监测与预报困难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从气象预报视角全面概述了海上雷暴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涵盖了海上雷暴观测手段与技术、活动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等内容,梳理并探讨全球海上雷暴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关键性问题。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国内海上雷暴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强化海上观测系统建设、构建海上雷暴数据集、深化海上雷暴形成机理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构建精确预测模型等。文章旨在梳理有关海上雷暴研究的理论成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航海和海上作业的安全,减轻海上雷暴带来的不利影响。
梅婵娟王秀明刘晓玲万夫敬张灿
关键词:海面温度海气相互作用
基于BYOD的移动学习在气象信息员培训中的探索
2024年
气象信息员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参与制订本地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协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和开展气象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信息员人员基数庞大,对气象信息员开展全面的培训工作任务重要而艰巨,培训工作对于气象信息员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气象信息员组成及职业特点,探索适合气象信息员培训的方法,并针对目前气象信息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气象信息员培训提供参考。
刘晓玲
夏季副热带大气系统的多尺度振荡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经验模态分析方法(经验模态分解(EMD)和Hilbert谱),对夏季副热带大气系统在周期态和振荡态下的流函数数值解序列进行本征模态函数(IMF)及其Hilbert谱的分析。结果表明:(1)周期态下的流函数分量时间序列一般由1个IMF构成,而且其周期就是该流函数的周期。对周期性的IMF分量使用Hilbert变换得到的瞬时频率和振幅都不随时间变化。(2)振荡态下的流函数分量时间序列一般由2个以上的IMF构成,其中有的IMF分量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相应的瞬时频率和振幅都不随时间变化;有的IMF分量则没有显著的周期性,相应的瞬时频率和振幅有变化,而且随着振荡态复杂程度的增大,瞬时频率和振幅的变化也趋于复杂。(3)瞬时振幅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表示IMF振荡的能量;振幅的局部相对大值对应着原序列(IMF)的强振荡,小值则对应着弱的变化。瞬时频率的显著增大,表示原序列有大的变化。
刘莉红郑祖光琚建华刘晓玲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