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科
  • 2篇急性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带教
  • 1篇代谢物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病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探查
  • 1篇一期缝合
  • 1篇一期缝合术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预后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实习生
  • 1篇实习生带教

机构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5篇周金
  • 3篇刘丹
  • 3篇杨雨民
  • 2篇王模日根
  • 2篇张晓辉
  • 1篇崔子林
  • 1篇杜雪明
  • 1篇都达古拉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持针方式的胆总管缝合技术在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持针法缝合技术与传统持针法缝合技术在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持针法组与传统持针法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胆总管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持针方法采用单向倒刺线(可吸收缝合线V-Loc^(TM)180)分别行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连续缝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胆漏、住院时间、术后胆总管狭窄等情况。结果:8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96.0±25.4) min vs.(129.0±30.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住院时间、术后胆总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持针缝合法用于3D腹腔镜胆总管缝合操作简单、易行,缝合确切,已熟练掌握腔镜缝合技术的医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雨民刘丹杜雪明周金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0%(48/50)〕高于对照组〔76.0%(38/50)〕。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
杨雨民刘丹周金张晓辉王模日根
关键词:阑尾炎成年人阑尾切除术腹腔镜外科手术开腹手术
PBL联合临床路径在普外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联合临床路径(CP)在普外科本科实习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55名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55名本科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CP带教。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带教老师以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带教老师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联合CP模式的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有利于发挥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周金刘丹都达古拉韩兴安张晓辉杨雨民
关键词:PBL教学普外科教学教学模式
血清代谢物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阐明血清代谢物和肝细胞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代谢物组学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服务器获取血清代谢物GWAS数据作为暴露组,研究样本包括来自2项欧洲人口研究的7824名成人,从IEU Open GWAS prodect获取肝细胞癌GWAS数据作为结局组,包括总样本197611例,评价486种血清代谢物与肝细胞癌的关系。以逆方差加权(IVW)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和加权模式法为补充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采用Cochran''sQ检验、MR-Egger回归的截距项、留一分析和MR-PRESSO。反向MR和MR-steiger检验用于排除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使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代谢组学通路分析。结果MR最终确定了6种与肝细胞癌有潜在因果关系的代谢物:甘露糖(OR=0.38,95%CI:0.16~0.92,P=0.032)、γ-谷氨酰酪氨酸(OR=3.34,95%CI:1.14~9.83,P=0.028)、甘油-3-磷酸(OR=0.17,95%CI:0.04~0.70,P=0.014)、2-亚油酰甘油磷酸胆碱(OR=0.33,95%CI:0.13~0.98,P=0.028)、1-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OR=2.44,95%CI:1.05~5.65,P=0.038)和棕榈酰鞘磷脂(OR=5.62,95%CI:1.56~20.18,P=0.008)。6种代谢物的敏感性分析均显示稳健,异质性检验均不存在异常变量,且均未发现基因多效性。反向MR和Steiger检验都不支持代谢物与肝细胞癌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醚类脂质代谢通路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展有关(P=0.002)。结论6种血清代谢物(甘露糖、γ-谷氨酰酪氨酸、甘油-3-磷酸、2-亚油酰甘油磷酸胆碱、1-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和棕榈酰鞘磷脂)与肝细胞癌存在因果关系。
陈景瑞刘邵文张玉良周金刘宝群崔子林
关键词:代谢物因果关系
急性胰腺炎预后多因素分析
2016年
探讨影响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并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为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到 2015 年 12 月就诊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符合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 9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应用统计学指标,评估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史,血脂,BMI 指数,饮酒史,吸烟史,伴发胆系疾病史,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复发的关系。结果:①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史、受教育程度、吸烟史与 AP 的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伴发胆系疾病史、饮酒史、BMI 指数、高血脂与 AP 的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其中伴发胆系疾病史、饮酒史、高血脂是 AP 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周金王模日根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