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0例初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SAA、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炎症因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王亮李红玲刘安宁李珊邹毅张高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微小RNA-875-5p与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微小RNA-875-5p(miR-875-5p)对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24例作为GDM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妊娠女性12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母体结局与围生儿结局将GDM组患者分别分为母体结局不良组(46例)、母体结局良好组(78例)及围生儿结局不良组(49例)、围生儿结局良好组(75例)。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中TXNRD1、miR-875-5p相对表达水平、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875-5p和TXNRD1对母婴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患者血清miR-875-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XNRD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比例及母体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中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比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875-5p均是GDM患者母体、围生儿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年龄、孕前BMI、不良孕产史、血糖控制不良及血清TXNRD1均是其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875-5p、TXNRD1对母体、围生儿不良结局联合预测的AUC均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iR-875-5p、TXNRD1在GDM患者中分别为异常低、高表达,并均对母婴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曾欢李红霞杨永芹李珊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 开源混合闭环人工胰腺系统对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探索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开源混合闭环人工胰腺系统治疗住院成人1型糖尿病(T1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前瞻性的单中心、单臂探索性研究。选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3年6至8月收治的住院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开源混合闭环人工胰腺系统治疗5~7 d。收集治疗后研究对象的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即24 h葡萄糖水平为3.9~10.0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其中,TAR0指24 h葡萄糖水平>10.0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TAR1指24 h葡萄糖水平为10.1~13.9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TAR2指24 h葡萄糖水平>13.9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其中,TBR0指24 h葡萄糖水平<3.9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TBR1指24 h葡萄糖水平为3.0~3.9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TBR2指24 h葡萄糖水平<3.0 mmol/L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平均葡萄糖(MG)和血糖变异系数(CV)。分析比较治疗第1天和治疗第4天和整个治疗期间昼夜TIR、TAR、TBR、MG及CV变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Wilcoxon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住院T1DM患者10例。治疗5~7 d后,T1DM患者的TIR为(62.85±29.25)%;高血糖分级中,TAR0为27.0%(9.5%,57.5%),TAR1为(24.74±8.77)%,TAR2为8.22%(2.54%,20.13%);低血糖分级中,TBR0为0.79%(0,2.22%),TBR1为0.32%(0,2.09%),TBR2为0(0,0.27%);MG为8.74(7.80,11.02)mmol/L,CV为0.32±0.04。与治疗第1天相比,治疗第4天T1DM患者的TBR0和TBR1均下降(Z值分别为2.303和2.037,均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夜间TIR较日间提升了17.78%(95%CI 9.20%~23.26%,P=0.001),夜间TAR0较日间降低了17.99%(95%CI 9.67%~26.31%,P<0.001);夜间MG较日间降低了1.29 mmol/L(95%CI 0.51~2.08 mmol/L,P<0.001)。结论开源混合闭环人工胰腺系统在T1DM患者治疗中可以提高TIR,减少低血糖时间。
- 李红玲杨亚帆刘芳李珊胡绍波黄晶陈利灵郑宽勇康宇琴许尚张玲胡贤龙李葭崔梅芳秦红玉孙文早
- 关键词:糖尿病住院治疗
-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的疗效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增加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组的82.5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SH、FT4、FT3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TPOAb、TRA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瘙痒、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缓解患者不良症状效果较好,促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胡绍波梁丽丽李珊邹毅
- 关键词: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异常
- 新发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水平
- 2016年
-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国外有研究发现,在新发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一般人群升高,国内关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发糖尿病的研究较少,本文对320例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黄晶孙文早邹毅胡绍波李珊张高生
- 关键词:免疫荧光法空腹血糖腰臀比
- 一种自动排气式胃肠减压装置
- 本发明涉及肠道减压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式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装配有加压泵,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内部连通有对接壳。通过设置的壳体、加压泵、密封壳、对接壳、收集管、...
- 刘伟李珊徐刚聂振
- 血浆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血浆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5INK4b)、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探讨P15INK4b、CREB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糖尿病(观察组)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DR(非DR组)95例,DR(DR组)103例;根据病变阶段将DR病人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Ⅰ期组(24例)、NPDRⅡ期组(29例)、NPDRⅢ期组(26例)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0例作为对照。采集清晨外周血提取血浆、血清,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浆P15INK4b、CRE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DR病人血浆P15INK4b、CREB水平与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浆P15INK4b、CRE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6±1.04)比(1.71±0.55),(0.84±0.26)比(0.53±0.16),P<0.05],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R组血浆P15INK4b、CREB水平较非DR组明显升高[(4.23±1.39)比(2.21±0.72),(1.01±0.33)比(0.65±0.21),P<0.05],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较非DR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变阶段升级,DR病人血浆P15INK4b、CREB水平、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逐渐升高(P<0.05);DR病人血浆P15INK4b、CREB水平与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均明显正相关(P<0.05);血浆P15INK4b、CREB、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均为影响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血浆P15INK4b、CREB水平均明显升高,随DR的发生发展均异常表达,与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均关系密切,可能通过与TNF-α、TGF-β1、VEGF相互调控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均为影响DR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R发生和严�
- 胡绍波李珊邹毅孙文忠张文君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因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