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留置导尿危重症患者真菌性尿路感染分析
- 目的:了解危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我院ICU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中42例并发尿路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与患者年龄、留置导尿时...
- 王小明张永根廖洁
- 关键词:真菌性尿路感染真菌感染危重症患者留置导尿
- 文献传递
- 血清KL-6及SP-D水平与肺功能检查对结缔组织性肺间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抗原6(KL-6)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与肺功能检查对结缔组织性肺间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缔组织性肺间质病变患者8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P-D、KL-6水平、肺功能,并分析实验组中SP-D、KL-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实验组SP-D、KL-6水平为(753.01±212.29)g/L、(252.89±65.24)kU/L,高于对照组的(67.56±17.59)g/L、(132.30±42.98)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VC、TLC、FEV1水平为(65.42±12.49)L、(79.52±6.88)L、(75.62±9.97)L,低于对照组的(94.60±1.41)L、(98.12±0.98)L、(92.59±1.3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KL-6水平与FVC、TLC、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P-D、KL-6和肺功能指标均是检测结缔组织性肺间质病变的有效指标,SP-D、KL-6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能为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
- 王小明廖洁肖妮钟钿
- 38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生化及免疫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萍乡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免疫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以女性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及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异常,44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AMA-M2阳性。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表现是乏力、黄疸,ALP、γ-GT、ALT、AST异常及AMA、AMA-M2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王小明陈波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抗线粒体抗体
- 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究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71例孕产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对照组85例,观察组孕妇予以产前常规检查和免疫学检验,至于对照组的孕妇则予以产前常规检查。观察两组孕妇高危妊娠情况和产前检查满意度。结果两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危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及早发现预产期产妇是否出现高危妊娠,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母婴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确保我国新生儿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王小明钟丽黄永建杨剑
- 关键词: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
- MTHFR C677T多态性与脓毒血症的关系
- 2019年
-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SNP)与脓毒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脓毒血症患者98例,采用梯度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比较不同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脓毒血症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情况及MTHFR C677T多态性与脓毒血症的关系。结果MTHFR C677各位点基因型在T淋巴细胞中的凋亡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4分,SOFA<2分的CT比例高于CC与TT基因型,降钙素原减少比例TT低于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天死亡人数比例TT低于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 C677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关,可根据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预测脓毒血症的预后。
- 罗翠竹王小明周云
- 关键词:脓毒血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单核苷酸多态性死亡率
- 40例TPPA“可疑”结果的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TPPA)结果呈"可疑"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近两年临床可疑梅毒患者3403例TPPA检测结果中的40例"可疑"样本,分析年龄因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HSV)或者合并HIV感染对TPPA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结果 40例"可疑"样本中,年龄≤1岁的患者有2例;≥60岁患者有11例;合并HSV感染的患者有4例;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有3例。结论年龄≤1岁及≥60岁的患者,或者合并HSV,或者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的TPPA结果较易出现"可疑"结果,建议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价。
- 陈波王小明廖洁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 萍乡地区10487例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治疗策略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究萍乡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治疗策略,为H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的10487例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其Hp抗体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0487例健康体检者标本中,Hp抗体阳性5021例,其阳性率为47.88%(其中,男性占59.97%,女性占40.03%);各年龄段Hp感染情况为≤30岁(38.51%)、>30~40岁(49.90%)、>40~50岁(50.55%)、>50~60岁(49.35%)、>60~70岁(52.97%)、>70岁(40.76%),其中仅30~40岁人群的不同性别间的Hp感染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Hp感染发生率分别为春季(47.25%)、夏季(50.14%)、秋季(47.42%)、冬季(47.15%),不同季节Hp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群区域性Hp感染情况的分析,可明确Hp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制定筛查和防治措施,以减少Hp相关疾病的发生。
- 任妹黄永建李凤中王小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流行病学
- 抗CCP抗体和RF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确诊的早期RA患者118例,非RA组108例,健康体检者11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评价其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非RA组、健康对照组浓度分别为:155.66RU/ml、12.75RU/ml、8.14RU/ml,阳性率分别为79.66%、12.04%、1.82%;RF在RA组、非RA组、健康对照组浓度分别为:310.39IU/ml、41.69IU/ml、21.89IU/ml,阳性率分别为80.51%、28.70%、7.27%,RA组RF、抗CCP抗体浓度和阳性率均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CCP抗体和RF在诊断早期RA的AUC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848,抗CCP抗体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采取联合检测并联策略,其特异性(94.73%)和阳性预测值(87.5%)高于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采取串联策略,敏感性(88.98%)与阴性预测值(93.08%)高于抗CCP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是诊断早期RA的一项较好的血清学指标,诊断效率优于RF,联合检测并联检测策略,可提高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串联检测策略可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综合评估分析,而使诊断效率达到最优化。
- 任妹黄永建李凤中王小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
- TP-ELISA、TPPA和TRUST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分析TP-ELISA、TPPA和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体系。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和门诊病人采用北京万泰TP-ELISA(ELISA_1)试剂筛检后的(弱)阳性血清标本1156例,同时采用TRUST和TPPA方法进行检测,弱阳性结果还用上海科华TP-ELISA(ELISA_2)试剂进行复查,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处理。结果在TP-ELISA_1检测为阳性或弱阳性的1156例标本中,S/CO值≥4的874例,即阳性结果;S/CO值1~3.99的282例,即弱阳性结果。三种试剂同时测定为阳性的标本1103例,其中874例S/CO值≥4的均为阳性。而282例S/CO值1~3.99的标本采用ELISA_2进行复查,同为阳性的为247例,35例为阴性结果;采用TPPA法确认阳性的标本为239例。1156例标本均进行TRUST检测,阳性数为541。结论采用TP-ELISA(北京万泰)法进行大规模的梅毒筛查检测,弱阳性结果采用另一厂家(上海科华)试剂复查,同时进行TPPA和TRUST检测,几种方法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对于仍为弱阳性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此套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体系,在临床实验室值得推广。
- 杨剑王小明黄永建
- 关键词:TP-ELISATPPATRUST弱阳性
- 动态观察sST2和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心血管事件和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各55例,再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同年龄段人群资料5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组研究对象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和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 肖妮王小明彭四萍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血管事件半乳糖凝集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