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椎体
  • 4篇成形术
  • 3篇骨水泥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腰椎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经皮椎体成形
  • 2篇经皮椎体成形...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骨水泥渗漏

机构

  • 5篇沭阳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陈刚
  • 3篇张成亮
  • 2篇朱宝林
  • 2篇张巍
  • 2篇刘守正
  • 2篇李业成
  • 1篇张敬贤
  • 1篇王宗南
  • 1篇陈跃跃
  • 1篇王洪俊
  • 1篇吴建伟
  • 1篇李鹏飞
  • 1篇郑益民
  • 1篇张立栋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25例Ⅲ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功能改善情况(ODI评分)、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术后并发症等数据。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0±20)min(150~190min),术中出血量(450±30)mL(400~550mL),术后引流量(180±20)mL(150~200mL),住院时间(11.5±2.5)d,下床活动时间(4.5±1.5)d,统计学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李业成张巍张成亮刘守正陈刚朱宝林
关键词:骨水泥强化椎体后凸成形术
肩胛带骨肿瘤的外科治疗结果分析
:探讨肩胛带骨肿瘤的外科治疗结果. 方法:抽样选取30例在本院进行外科治疗的肩胛带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22例恶性肿瘤和8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0例起源于肩胛骨的恶性肿瘤,20例起源与肱骨上端的原发性骨肿瘤.按照...
张敬贤王宗南陈刚郑益民
关键词:外科手术疗效评价
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2-01—2015-01行PVP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骨水泥渗漏方向分为5组,椎体上缘渗漏组25例,椎体下缘渗漏组5例,椎体前缘渗漏组15例,椎体后缘渗漏组2例,椎体侧方渗漏组3例。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与骨水泥渗漏方向的关系。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50例PVP术后出现相邻椎体骨折12例,发生率为24.0%。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0例,椎体下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椎体前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的渗漏方向是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椎体上缘骨水泥渗漏为主,而且相邻椎体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
李业成张巍刘守正朱宝林张成亮王洪俊陈刚张立栋陈跃跃吴新铖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两种椎体强化术式治疗骨质疏松致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致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致腰椎骨折患者136例(167个椎体),随机分为PKP组(71例)和PVP组(6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改良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比(AH/PH)和Cobbs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NRS相仿(P>0.05);术后1个月,PKP组AH/PH大于PVP组(78.51±3.25vs.74.26±4.36)(P<0.05),Cobbs角和ODI均小于PVP组[(9.59±2.23)度vs.(11.55±2.46)度和15.68±3.77vs.18.33±4.26](P<0.05);术后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PVP组(8.5%vs.16.9%和7.0%vs.10.8%)(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致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PVP。
吴建伟陈刚李鹏飞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
过伸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每组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手法复位治疗,单独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单独治疗。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43.2±7.5)min、床上坐起时间(7.1±1.2)h、下地活动时间(24.2±4.3)h、住院时间(2.3±0.7)d均短于单独治疗组的(60.2±9.4)min、(10.2±1.8)h、(36.5±6.4)h、(5.4±1.5)d,骨水泥量(4.7±1.1)ml少于单独治疗组的(6.5±1.3)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升高,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降低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升高幅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骨水泥渗漏率12.0%(3/25)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36.0%(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满意度96.0%(24/25)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6.0%(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单独治疗好。
张成亮宋大江陈刚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