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薇 作品数:24 被引量:27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管理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效益。方法回顾性提取2013~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库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数据,比较采用ERAS模式(ERAS组)与采用传统模式(传统组)管理围术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质量指标、康复效率指标、住院费用指标的差异。结果纳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915例,其中ERAS组497例,传统组418例;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模式能够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6%vs.4.8%,P<0.05),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3.1%、0.8%vs.2.4%、0.6%,P<0.05);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0.9±2.9) d vs.(7.6±2.0) d,P=0.03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低[(8.6±2.0) d vs.(5.6±0.9) d,P=0.028)];降低住院总费用4.8%~7.1%(P<0.05),其中药品费降幅达17.2%~24.9%(P<0.05)。结论 ERAS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安全快速康复,减少住院费用,控制医疗成本。 李卡 刘雨薇 冯金华 张伟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体温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检索围术期体温监测相关证据,并对其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关于围术期体温监测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临床决策3篇以及系统评价4篇,共提炼出包括护理评估、监测部位与工具、监测频率与监测注意事宜等4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体温监测应涵盖整个围术期,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准确、无创、便捷、低成本的体温测量工具,便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减少不良结局发生。 范美龄 刘雨薇 李智 任秋平 胡紫宜 王雅旋 许瑞华关键词:围术期 体温监测 体温计 循证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筛查相关问题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总结目前国际应对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发热筛查的相关证据.[方法]以关键词fever,screen,non-contact,infrared thermography or thermometers,thermal screening,thermal scanners,SARS,H1N1,MERS,2019-nCoV,发热筛查,按优先级检索EBM Guidelines,Essential Evidence Plus,Dynamed,UpToDate,Jonna Briggs Institute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linical Key,Cochrane Library,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NHS evidence,中国临床指南协作网以及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8日,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就发热筛查相关问题进行证据总结.[结果]①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快速扩散十分必要,但不应将监测体温作为唯一的筛查措施;②红外热像仪与非接触红外额式温度计是目前可用于大规模人群快速筛查发热的工具;③红外测温装置仅可用于初步筛查发热病人,对于初筛发热者应再次复测体温;④前额、颞部、颈部是头颈部的热稳定区,进行颈侧和颞部测量时测量人员可避免直接面对被测量者;⑤推荐复测腋下温度;⑥推荐采用水银体温计或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复测腋下温度,但应尽量减少水银体温计的使用;⑦采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远程连续体温监测代替传统的间断式体温监测,可在传染病留观中心和隔离病房中发挥巨大作用.[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传播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制定统一的筛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筛查设备、规范测量部位、统一发热参考标准,以提高发热筛查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刘雨薇 龚仁蓉 许瑞华 蒋艳 龚姝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红外测温仪 体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管理的华西紧急推荐 被引量:45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控制疾病传播中肩负巨大责任。本紧急推荐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结合本次疫情实际情况,就高校学生管理防控中的4个关键问题进行循证推荐,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工作人员合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建议高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应:①停止集中课堂教学;②合理开展防疫知识培训;③鼓励戴口罩,但反对在校内非医院环境中使用N95口罩进行个人防护;④强调手卫生健康教育,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 张凤英 李舍予 李玲利 崔金波 田亚丽 李玲 李芸 杨婕 刘春娟 胡艳杰 俞静 刘雨薇 刘振谧 张猎 卿平 王星月 胡晓林 杜亮 王雨宁 陈鑫容 郝秋奎 李幼平 孙鑫 李为民 李卡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机构 精准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22年 随着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精准护理成为近年来护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精准护理以个体化健康为导向,充分考虑个体基因、环境暴露、生活习惯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深入探究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与调控路径,对于推动护理理论与技术革新、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精准护理的起源、定义与发展历程,梳理了精准护理在症状科学、健康管理、临床护理决策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并从系统规划研究方向、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对精准护理未来发展的思考,以期为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常承婷 刘雨薇 田亚丽 田亚丽 陈鑫容 刘伦旭 李卡关键词:护理学 高级实践护士角色能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目前国际上较认可的高级实践护士(APN)角色能力评价工具有APN评估工具包、Scarpa的APN角色评估工具、Strong高级实践角色描述工具(M-Strong APRD)和胜任力角色评价工具(PEAC Tool)等。角色能力评价指标包括患者质量安全指标、护理专业发展指标、多学科合作指标和对医疗保健系统的影响指标等。本文旨在总结国际上APN角色能力评价的方法,为我国APN角色能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临床应用时,可将角色能力评价工具和角色能力评价指标相结合,综合应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进行全面地评价,以更好地明确APN的独立贡献。 王艳琼 胡紫宜 刘雨薇 何凌霄 吴直惠 龚仁蓉 蒋艳关键词:高级实践护士 角色 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构建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岗位职责分析、文献整合及研究小组讨论,形成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定量评估、筛选及整合。结果:开展了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包含6项一级指标(照护能力、咨询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及15项二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9,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为4.58~4.95,变异系数为0.04~0.13;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为4.52~5.00,变异系数为0~0.2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具有科学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为我国高级实践护士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龚仁蓉 刘雨薇 何凌霄 陈佳丽 周旭华 蒋艳关键词:高级实践护士 核心能力 德尔菲法 外科病房对高级实践护士需求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外科病房对高级实践护士的需求,为厘清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月—4月对来自多个亚专科的医生、护理管理者、临床护士共计19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提升患者安全与质量、促进多学科合作、推动护理专业发展与优化组织系统。结论:外科病房对高级实践护士的需求较为强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岗位职责,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高级护理实践。 刘雨薇 何凌霄 蒋艳 龚仁蓉关键词:外科 高级实践护士 现象学 护士处方权实施形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3年 为解决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医疗保健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多个国家授予护士处方权,拓宽护士的职业范畴,拓展护士的角色职能。该文对国内外关于护士处方权的概念及主要实施形式进行综述,深入探讨了护士处方权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医护合作执业、优先开放专科护士处方等建议,以期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护士处方权内涵及实施形式提供参考。 谭薇 龚仁蓉 刘雨薇 陈佳丽 蒋艳关键词:护士处方权 护理管理研究 医疗供给侧改革下加速康复外科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2015年11月,国家在经济面临供给侧弊端突显的形势下,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想。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引入中国医疗改革,即医疗供给侧改革应从扩大医疗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出发,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低效,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级公立医院适应供给侧改革思路引领下的中国医改,加速康复外科已应用近20年的临床实施效果与社会效益,证明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中解决三医联动低效所发挥的作用,并成为中国三级公立医院适应未来医改切实可行的抓手。 李卡 冯金华 胡艳杰 刘雨薇 张伟关键词:三医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