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欢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 2018年
- 研究并分析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救治的效果与注意事项。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86例危重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86例患者分为急诊救治组(n=143)与常规救治组(n=143),急诊救治组采用系统、全面的急诊救治措施,常规救治组进行常规救治,对比急诊救治组与常规救治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早期救治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急诊救治组疾病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早期救治时间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救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创伤患者,采用系统的急诊救治措施可以为患者节约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郑欢邬杨张爽
- 关键词:危重创伤患者
-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 2023年
- 以老年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课题“重症心力衰竭的急诊内科护理”开展试验,借助数据比对结果系统性评价该护理模式在该环境下发挥的优势与使用前景。方法 将2021年整载区间与2022年1-7月区间覆盖范围划入试验起始区间,随后遴选总样本量为80且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年龄至少为60周岁的患者(总=80),依据患者所受护理程序模式并借助统计方法“双盲法”经等依次将等比例两组各40例患者划入1组(应用常态化护理干预程序)与2组(应用急诊内科护理)。观察项目依次为:患者心功能指标表达临床评估;患者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临床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中除左心射血分数外均更低,经统计可见与1组患者相同指标中存在差距(P<0.05);2组患者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更低,经统计可见与1组患者相同指标中存在差距(P<0.0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调查评分更高,经统计可见与1组患者相同指标中存在差距(P<0.05)。结论 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群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程序若是积极应用急诊内科护理则可协助患者获得跟接近理想预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为患者后续生活质量的稳定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价值。
- 郑欢赵悦孙立霞丁晓文
-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力衰竭
- 急诊救护中的医患沟通技巧
- 2018年
- 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如今社会上一种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最近的几年来因为普通人民群众法律知识上的提高以及对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重,原本存在的一些有关医疗体制信息上的原先不被注意的不便之处越来越被关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发生纠纷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医患纠纷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也会产生特别严重的社会不和谐。急诊科应该算是重症患者出现次数最多的地方,也是一些意外发生最先抢救的地方,同样会有更加激动的患者家属,他们因为对患者有着担心与爱,不得不把所有希望依托于医生,如果有任何的差错,是有可能无法克制自己悲伤绝望的情绪,从而将发泄口对上医院。所以急诊科在护理方面的质量要求,以及对待事情处理的效率要求都是很高的,拥有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护理工作的展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程度,在很深的程度上避免了发生不好的结局。总而言之,对于医院的各项工作来说,正确的医患关系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 张爽郑欢邬杨
- 关键词:急诊救护医患沟通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依据相关资料阐述出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难点,并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实行中,对该措施的相关价值和效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 按照急诊内科的研究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比较机制,从机制建立到数据统计所用时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4月,该时间段内对应机制内资料的筛查要求,从信息库中调出30份相关资料,所有资料在双盲法调整下纳入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组中,研究后期的理论支持均由护理评价、生活参数变化、态度调查提供。结果 评分组依据目前护理现状构建了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在患者接受护理时的各个阶段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了解到相关措施评价,评价中指明该护理对潜在风险问题的预防性和控制性较高,能够在早期预警评分中筛查出异常情况,且在综合管理下,患者出现意外、死亡等情况的风险降低,干预中的评分趋向与结论一致(P<0.05);评分组就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状况予以跟进式调查,调查中从多个方面展开,患者表示生理方面感觉良好,各个体征指数的恢复趋向明显,心理方面稳定性高,看待整体治疗时均能保持平常心,各个阶段内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出患者的社会功能已达常态,干预中的评分趋向与结论一致(P<0.05);评分组将研究内得到护理的患者予以统一调查,结合患者的恢复概况和询问可知,该评分下可了解到患者的病理变化与潜在危险因素,干预中的评分趋向与结论一致(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助于医生了解到患者治疗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其风险预防性适用于急诊内科患者。
- 韩政男刘珈彤郑欢任洁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