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波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
  • 2篇高血压
  • 1篇动脉弹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舒张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升主动脉弹性
  • 1篇舒张
  • 1篇器官
  • 1篇主动脉弹性
  • 1篇高血压患者
  • 1篇高血压前期
  • 1篇高血压前期患...
  • 1篇靶器官

机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兖矿集团有限...
  • 1篇兖矿集团总医...

作者

  • 2篇贾崇富
  • 2篇赵埴飚
  • 2篇徐俊青
  • 2篇刘波

传媒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及敏感指标。方法纳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92例患者,按伴发TOD个数分为A组51例(不伴TOD),B组73例(伴发1个TOD),C组48例(伴发2个TOD),D组20例(伴发3个TOD)。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采用动脉可扩张度(AD)、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ASI)指标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结果 4组AD、AC、ASI、舒张期标化最小直径(Ds)、舒张期标化最小面积(Ss)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B组AD[(3.1±1.2)10^(-3)/mm Hg vs(1.7±0.8)10^(-3)/mm Hg(1mm Hg=0.133kPa)]、AC[(2.2±0.6)mm^2/mm Hg vs(1.4±0.7)mm^2/mm Hg]、ASI(6.8±2.6 vs 13.7±7.2)和baPWV[(1404.0±123.0)cm/s vs(1638.0±307.0)cm/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AD和AC比较,差异显著(P<0.01)。C组与D组ASI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标化Ds和S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低分位组的7.2倍。高分位组患TOD风险是中分位组的9.8倍。结论冠状动脉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指标中,AD较AC和ASI更能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TOD,并优于传统baPWV和形态学。
刘波赵埴飚徐俊青贾崇富
关键词:高血压主动脉
高血压前期患者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例。采用128层双源CT。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 mm作为感兴趣层面。计算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明显小于理想血压组(P<0.01)。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标化Ss较理想血压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在性别、高血脂与血脂正常之间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升主动脉可扩张性与年龄(r=-0.69,P=0.001)、收缩压(r=-0.37,P=0.001)、脉压(r=-0.43,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r=-0.43,P<0.05)之间呈负相关。年龄(标化β=-0.66,P=0.001)和收缩压(标化β=-0.44,P=0.001)是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不增加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早期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危险性较高的个体。
赵埴飚刘波徐俊青周祖华贾崇富
关键词:高血压升主动脉血管舒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