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病毒
  • 1篇大学新生
  • 1篇蛋白纯化
  • 1篇毒素
  • 1篇毒素B1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亚单位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7篇赵丽
  • 7篇李昕
  • 5篇温红玲
  • 3篇刘建伟
  • 3篇黄涛
  • 3篇王志玉
  • 3篇杨奕
  • 2篇苏祥
  • 1篇周晓莹
  • 1篇高文花
  • 1篇宋艳艳
  • 1篇薛皓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
2018年
目的研究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NFM)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为NFM单克隆抗体(Mc Ab)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人、大鼠、小鼠NFM氨基酸序列,选择人NFM 4段肽P1、P2、P3、P4,人工合成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小鼠收获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IHC)检测各抗体与人、大鼠、小鼠及体外表达的NFM的反应性。结果 4种多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了高效价抗体,IHC结果显示,4种抗体均能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的NFM反应,Wesn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P1、P4抗体可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NFM反应,抗P1抗体出现2个条带;抗P1、P2、P3抗体均能与原核表达的NFM反应。结论所选择4段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小鼠所产生抗体能与人、大鼠和小鼠脑组织及体外表达的NFM反应,可进一步用于NFM Mc Ab的制备。
李昕刘建伟薛皓郑文慧郑雯秦泽明温红玲周晓莹王志玉赵丽
关键词:多肽免疫原性抗体特异性
山东某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研究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sAg、抗-HBs检出率,为大学新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2016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结果 728名研究对象乙肝疫苗接种率80.8%,城市高于农村(P <0.005).HBsAg阳性率为3.4%,城市、农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65.2%,城市高于农村(P<0.05).有接种史者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接种史者(P <0.005),以上各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大学新生接种史和HBsAg、抗-HBs检测结果,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工作.
高文花苏祥杨奕秦泽明李昕赵丽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
ADC患者体内HIV-1gp120基因的变异及其对U87细胞合成PDGF-BB与MCP-1的影响
2016年
目的 探讨HIV-1gp120在HIV-1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扩增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外周主动脉周淋巴结(PL)和CNS颞叶灰白质连接处(TGWJ)、脑室周围组织(PV)的HIV-1 gp120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120,在U87细胞中表达gp120蛋白,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弱判断gp120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U87细胞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 gp120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部位的HIV-1均为巨噬细胞嗜性,CNS来源的TGWJ和PV的HIV-1使用CCR5受体,与神经致病性有关.成功构建pEGFP-gp120表达载体,并在U87细胞中表达了gp120蛋白,转染后48 h蛋白表达量最高.ADC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gp120蛋白对U87细胞PDGF-BB水平无影响(P>0.05),但能增强其MCP-1的分泌水平,且来自外周PL的gp120对MCP-1的升高作用较CNS更显著(P<0.05).结论 ADC患者CNS gp120的变异提高了其对CNS环境的适应能力,与HIV的神经致病性有关;gp120蛋白可刺激U87细胞分泌MCP-1,而且外周来源的gp120作用较强,利于HIV-1入侵CNS.
秦泽明刘建伟苏祥李昕杨奕温红玲宋艳艳黄涛赵丽
关键词:GP120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HIV相关脑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HIV-1Tat蛋白对HUVEC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纯化HIV相关脑病(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基底核(basal ganglia,BG)来源HIV-1Tat蛋白,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GEX-KG-tat为模板扩增ta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at。转化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Tat蛋白。Tat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柱和凝胶过滤预装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WB)鉴定后浓缩,测定BCA蛋白浓度,cck-8检测不同浓度Tat对HUVECs活性的影响。结果在BL21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Tat蛋白,BCA测定浓度为0.47mg/ml。随着Tat浓度的增加,HUVECs活性逐渐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00ng/ml、200ng/ml两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ng/ml、400ng/ml、500ng/ml、1000ng/ml四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V-1Tat蛋白,浓度达到300ng/ml可显著降低HUVECs的活性。
郑文慧秦泽明李昕曹馨月单晓宇温红玲王志玉黄涛赵丽
关键词:蛋白纯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活性
不同处理方式对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16年10月、2017年1月、2月在济南市农贸市场随机抽样采集根茎类,叶菜类,果菜类,薯芋类蔬菜样品共34份,将样品粉碎后提取拟除虫菊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检测蔬菜中拟除虫菊酯残留量。随后,分别通过碱水溶液浸泡、洗涤剂清洗的方法处理样品,检测处理后蔬菜中拟除虫菊酯残留量,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残留的影响。结果 34份蔬菜中拟除虫菊酯检出率为100%;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秋季残留量较高,冬季残留量较低;碱处理和洗涤剂洗涤对蔬菜中拟除虫菊酯无明显去除效果。结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普遍存在与蔬菜中,且经碱处理和洗涤剂处理均无法有效去除蔬菜中此类农药残留。
贾婷婷胥嘉钰王媛媛徐洁李昕赵丽
关键词:蔬菜拟除虫菊酯
2015年山东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部分市/县采集256份食用植物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FB_1和ZEN的含量,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分析植物油中的AFB_1和ZEN污染状况。结果 256份样品中,AFB_1和ZEN检出率分别为44.5%、72.1%,超标率分别为7.2%、6.0%,中位数分别为0.0、4.9μg/kg。定型包装和散装油中,AFB_1超标率分别为0.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中位数分别为0.6μg/kg、0.0μg/kg;ZEN超标率分别为10.2%、4.9%,中位数分别为5.1μg/kg、4.8μg/kg。各城市间AFB_1总体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P<0.05);ZEN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5)。花生油和大豆油中AFB_1超标率分别为1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5),其他种类植物油中未发现超标;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香油、调和油ZEN的超标率分别为1%、1.3%、100.0%、8.7%、20.0%,各类食用油中ZEN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部分地区食用植物油中AFB_1和ZEN污染严重,其中以散装油污染最为严重。花生油中AFB_1、玉米油中ZEN污染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市场散装油的监管。
李昕秦泽明张维嘉苏祥刘建伟郑雯杨奕温红玲赵丽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HIV-1 Vpr基因多态性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 Vpr基因突变及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为HIV-1神经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取1例ADC患者外周(淋巴结、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基底核)共8个部位的尸检标本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并克隆HIV-1 Vpr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分别挑取5个阳性菌落进行Vpv基因测序,测序结果通过MEGA6生成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基因距离,SNAP进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的计算并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ADC患者不同组织的HIV-1 Vpr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HIV-1 Vpr基因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中相互交织在一起,中枢和外周与HXB2 Vpr基因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HIV-1 Vpr基因序列的ds/dn=3.3749.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 Vp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22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结论 ADC患者体内HIV-1 Vpr序列存在变异,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导致Vpr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对Vpr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在AD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昕张维嘉郑文慧曹馨月单晓宇郑雯黄涛温红玲王志玉赵丽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VPR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