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媛媛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伤
  • 4篇输液
  • 4篇刺伤
  • 3篇急诊
  • 3篇拔针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输液袋
  • 2篇临床护士
  • 2篇护理
  • 2篇护士
  • 1篇导管
  • 1篇滴管
  • 1篇心病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事件
  • 1篇压疮
  • 1篇压疮风险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倪媛媛
  • 4篇余婷
  • 4篇钟丽君
  • 4篇廖志新
  • 2篇舒玲玲
  • 1篇范雪丽
  • 1篇张艳君
  • 1篇林秋萍
  • 1篇邓小红
  • 1篇蔡丽梅
  • 1篇邓小红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吸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氧装置,包括罩体,罩体外侧依次设有用于供氧的主导管和副导管,副导管延伸至罩体内侧,副导管的外露端可拆卸地封堵有堵头,副导管的延伸端密封,副导管的延伸端上沿径向可转动地套设有转动管,转动管位于副导管内...
倪媛媛
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输液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
2016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输液过程中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急诊现有输液过程进行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针刺伤发生率由0.34‰下降到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急诊输液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
余婷钟丽君林秋萍倪媛媛廖志新张艳君
关键词:品管圈针刺伤输液
一种防针刺伤的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针刺伤的输液器,包括茂菲氏滴管,该茂菲氏滴管包括滴管本体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滴管本体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当患者在输液结束后呼叫护士拔针,护士拔针后直接把静脉输液针的针头插进固定块上,防止出现针头...
倪媛媛
PDCA循环在急诊留观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7年
廖志新饶丹灵倪媛媛王雪柯小林
废弃输液袋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更加环保、经济有效的在非计划拔针中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方法.方法 通过科室不良事件上报的数据,对2014 年3 月到2014 年8 月份未实施废弃输液袋在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时针刺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2015 ...
倪媛媛余婷钟丽君廖志新邓小红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效果
2017年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样本,49例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视为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均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将其视为观察组。调取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各项资料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评定。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年龄(62.33±1.00)更低、存在高血压(6.12%)与糖尿病病史(0)的人数更少,吸烟(4.08%)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人数更少、用药依从性更强(100%)、付费方式以医保为主(73.47%),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81.63%)。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习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属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患者存在上述特点,应加强对其用药情况的关注。用药依从性、付费方式、文化程度,是影响用药效果的主要因素,医院应向患者强调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
舒玲玲倪媛媛蔡丽梅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药物
废弃输液袋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一种更加环保、经济有效的在非计划拔针中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方法。方法通过科室不良事件上报的数据,对2014年3月~8月未实施废弃输液袋在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时针刺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2014年9月~2015年2月对已实施废弃输液袋在非计划拔针中应用时针刺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前后的差异性。活动前只是进行防针刺伤的相关培训及管理,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并鼓励不良事件上报,活动后加用了废弃输液袋前端口在非计划拔针中防针刺伤的应用。使用废弃输液袋自制'防针塞'预防非计划拔针中针刺伤的发生。统计使用前后科室针刺伤发生的数据,对比差异性。结果使用前针刺伤发生率为27.8%,使用后针刺伤发生率为8.3%,<0.05。结论使用废弃输液袋自制'防针塞'能够降低在非计划拔针中针刺伤的发生率,而且取材方便、经济环保,值得推广。
倪媛媛余婷廖志新钟丽君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
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规范急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流程,比较规范流程前后急诊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率。结果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后,急诊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率为92.2%,较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前的73.9%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压疮风险评估流程可以提高急诊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率,继而为有针对性地落实压疮预防措施打好基础。
余婷倪媛媛邓小红钟丽君潘韶连
关键词:压疮风险评估急诊患者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及双心治疗现状调查研究
2017年
调查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及双心治疗现状。方法:选取本市医院共5所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与抑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与抑郁情况、双心治疗情况、双心治疗有效情况。结果:300例被调查者中,共184例合并焦虑与抑郁。其中28.67%的患者合并焦虑,18.33%的患者合并抑郁,14.33%的患者合并焦虑与抑郁。184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与抑郁的患者中,共40例接受了双心治疗,治疗有效率92.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存在焦虑与抑郁心理,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评估,及时发现其不良心理状态,并视患者合并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及时采用双心治疗方法治疗,提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率,解决患者焦虑及抑郁问题。
舒玲玲倪媛媛范雪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