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军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DILI发病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化疗药物所致DIL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化疗药物种类,出现DILI的时间、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128例,男性46例(30.51%),女性82例(69.49%),其中最小年龄24.0岁,最大82.0岁,平均(53.2±5.4)岁。使用化疗药物到发生肝损伤时间从2.0~30.0 d,平均(16.3±2.4)d。引起DILI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杉醇、铂类、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可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本组患者中DILI的程度:1级(轻度肝损伤)74例(57.81%),2级(中度肝损伤)44例(34.38%),3级(重度肝损伤)8例(6.25%),4级(肝衰竭)1例(0.78%),5级(死亡)1例(0.78%)。治疗方式根据2007年版《急性药物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1级肝损伤患者继续使用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2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3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丁二磺腺苷蛋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激素及血浆置换。4级、5级除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适时给予激素及血浆置换。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愈117例(91.40%),死亡1例(0.78%),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2例(1.50%),放弃治疗8例(6.25%)。结论化疗药物所致DILI并不少见,接受化疗的患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DILI并积极有效处理,绝大多数化疗所致DILI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 金明贵刘凯军文良志王斌孙文静崔红莉陈东风颜綦先
- 关键词:化疗药物药物性肝损伤
-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疗效探索及手术配合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ME)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疗效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2日至11月3日住该院消化科内镜中心住院并明确诊断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3例,进行POME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术后第1、3、6个月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E术中配合同样重要,对手术能否成功有一定影响。结论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接受POME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掌握好术中配合要点,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 曹艳兰春慧杨莹莹刘凯军陈东风毕玉田刘蕾
- 关键词:贲门失迟缓症手术配合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223例)和对照组(259例),超声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峰值、A峰值,并计算其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E/A值。结果 NAFLD组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E/A值低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与NAFLD明显相关(P<0.05),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NAFLD与心脏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显著相关。
- 张世荣陈志惠孙文静文良志刘凯军郭严魏艳玲王斌顾小红陈东风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脏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
- 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肿瘤相关死亡疾病。每年超过95万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而且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机制及治疗选择和策略都有重大进展,但是胃癌的诊治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本文将就胃癌近年来在基础领域与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 文良志刘凯军陈东风
- 关键词:胃肿瘤干细胞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性肝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土三七等传统中药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药效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肝毒性也逐渐被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As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尤其对PAs所致HSOS的作用机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治疗进行深入阐述,同时亦发现PAs除可引起HSOS外,还可通过其二级代谢产物与DNA所形成络合物激活代谢活化机制,进而诱导肝癌的发生。
- 文良志孙文静刘凯军王斌魏艳玲陈东风崔红利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肝窦阻塞综合征肝癌
- 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及处理被引量:7
- 2018年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与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1].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AAD,临床上以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二代头孢、克林霉素所致AAD最常见,抗菌谱越广的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发生率越高[2].我国抗生素使用率高,随着抗菌谱不断扩大,抗菌效能的不断加强,AAD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而老年人因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住院等原因.
- 文良志刘凯军魏艳玲陈东风
- 关键词:腹泻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结肠病变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45例临床分析
- 颜綦先陈东风孙文静沈小春何雨芩刘凯军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为NAFLD组(n=275),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n=276),对2组人群的肺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同时对ALT升高的NAFLD组和ALT正常的NAFLD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方差齐者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D组FVC、FEV1分别为(3.60±0.87)L、(2.97±0.79)L,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80)L、(3.17±0.81)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2.87,P值均<0.01)。NAFLD组FEV1/FVC比值为(82.06±13.88)%,略低于对照组(82.88±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的NAFLD组FVC、FEV1、FEV1/FVC分别为(3.53±0.82)L、(2.72±0.80)L、(81.21±13.00)%,均低于ALT正常的NAFLD组的(3.69±0.92)L、(3.06±0.79)L、(82.69±12.9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FLD患者可能发生肺功能损害,与其代谢紊乱、肝脏炎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 陈志惠张世荣孙文静文良志刘凯军郭严魏艳玲王斌顾小红陈东风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炎呼吸功能试验
- 3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3 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R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RPH相关文献,纳入文献150篇,共3 576例RPH患者。总结RPH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结果 3 576例RPH患者中男性2 340例(65.44%),女性1 236例(34.56%),平均年龄为50.23岁。病因以胰源性多见(92.03%),其次为脾源性(1.68%)和腹膜后源性(0.67%)。胰源性RPH的主要病因分别是胰腺肿瘤(34.40%)、慢性胰腺炎(29.67%)、胰腺假性囊肿(16.28%)、急性胰腺炎(7.27%)等。RP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脾肿大(68.47%)、上消化道出血(54.92%)、上腹部不适或上腹痛(38.56%)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71.44%)等。RPH的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24.41%),单独的胃镜或彩超诊断价值有限。RPH的治疗方式包括脾切除术(70.92%)、内镜下治疗(4.65%)、脾动脉栓塞或结扎(3.97%)等。上述方法治疗好转率为83.20%,但也有2.20%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RPH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病因以胰腺疾病为主。单一检查项目中CT对于RPH诊断价值最大。脾切除术是RP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该病的预后依赖于RPH的病因。
- 唐亮邱秋徐福民王文生王纯吴丹朱光曦刘凯军陈东风
- 关键词:区域性门脉高压病因CT脾切除术
- 639例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17 h)和下午组(禁食18~24 h)。比较2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根据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及胃内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反流,探讨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合理禁食时间。结果纳入639例患者,其中上午组55例(16.98%,55/324)、下午组75例(23.81%,75/315)发生胆汁反流。下午组Ⅰ级胆汁反流发生例数显著高于上午组(50例vs 27例,χ~2=8.823,P=0.003),2组间Ⅱ级及Ⅲ级反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级χ~2=0.02,P=0.89;Ⅲ级χ~2=0.07,P=0.89)。上午组有35例BRI≥14,下午组有29例BRI≥14。结合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及BRI值,上午组确定为病理性胆汁反流人数显著高于下午组(χ~2=7.915,P=0.005)。根据BRI值,上午组发生反流患者中Ⅰ级有20例为生理性,7例为病理性,Ⅱ级和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下午组Ⅰ级中有45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Ⅱ级中有1例为生理性反流,16例为病理性反流,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反流。下午组发生生理性胆汁反流人数多于上午组(χ~2=7.915,P=0.005)。自禁食12 h起,按照每小时出现胆汁反流人数分组,结合BRI值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禁食时间过长(下午组)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可能性更大。结论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内镜检查时间在禁食12~14 h内完成最为合适。
- 周银斌文良志刘凯军兰春慧沈小春杨莹莹陈东风
-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禁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