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永刚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循经
  • 1篇循经取穴
  • 1篇医简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能量代谢
  • 1篇取穴
  • 1篇缺血
  • 1篇作用机制研究
  • 1篇西汉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能量代谢
  • 1篇筋痹
  • 1篇灸治
  • 1篇黄帝
  • 1篇黄帝内经
  • 1篇汉墓

机构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何永刚
  • 2篇梁繁荣
  • 2篇任玉兰
  • 1篇李继明
  • 1篇杨明晓
  • 1篇谢晋
  • 1篇余阳
  • 1篇杜婷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刺数》内容与价值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老官山汉墓医简《刺数》,单独成书,专载针灸临床刺法原则和40首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记载刺法和针刺处方的专书,其“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规范针刺处方,属于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针方,具有重要的针灸临床价值和意义;《刺数》针方是首批记载和应用腧穴的临床文献,对研究腧穴概念、源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任玉兰梁繁荣李继明陈芷涵杨明晓谢晋何永刚付奥杰
关键词:刺法
《黄帝内经》对“筋痹”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探讨被引量:22
2018年
筋痹为痹证之一,现多见于骨科、神经内科等多种疾病,《黄帝内经》中多处篇章涉及筋痹的论述。笔者从《黄帝内经》对筋痹的认识及治疗规律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医致病因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与体虚年老密切联系,并且其发病与十二经脉密切相关,各经营卫气血失常皆能致相应经筋痹证,针灸治疗以关刺、恢刺、燔针劫刺为主。
宋雅兰余阳陈芷涵何永刚
关键词:筋痹针灸治疗《黄帝内经》
循经取穴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循经取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效应及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104只健康12周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无疾病表现后纳入实验;取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再取剩余SD大鼠80只,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0%,存活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和非经非穴组,共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给予手术造模,仅捆绑固定;假手术组开胸后未结扎冠状动脉。造模后模型组仅捆绑固定,循经取穴组给予电针"内关"干预;他经取穴组给予电针"合谷"干预;非经非穴组给予电针大鼠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干预。每次捆绑固定或电针干预30 min,每日1次,连续5 d。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并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的含量。结果:各组造模大鼠ST段电压均高于造模前(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Ⅱ导联ST段抬高(P<0.01,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均P<0.01),与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干预后ATP含量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干预后ATP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干预后ADP、AMP含量降低(均P<0.05);循经取穴组干预后能量负荷(EC)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循经取穴能有效的减轻心肌组织的损害,其机制可能是提升心肌ATP的含量,降低心肌ADP、AMP的含量,使EC水平升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组织和细胞作用。
杜婷任玉兰何永刚陈芷涵梁繁荣
关键词:循经取穴心肌缺血能量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