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氧氟沙星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沙星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神经损伤
  • 1篇鼠神经生长因...
  • 1篇四环素
  • 1篇周围神经
  • 1篇周围神经损伤
  • 1篇左氧氟沙星
  • 1篇外周

机构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李阳
  • 2篇张玉喜
  • 1篇王惠成
  • 1篇闫树英
  • 1篇陈志宏
  • 1篇张娜
  • 1篇王海燕
  • 1篇马晓瑞
  • 1篇胡燕梅
  • 1篇黄雪梅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表面PD-1、PD-L1的影响及其与血清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40例,其中2×ULN≤ALT<5×ULN 20例(A组),ALT≥5×ULN 20例(B组),健康献血者20例(C组)。A组、B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患者PBMCs表面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同时检测血清ALT。结果 A组、B组2组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A组、B组2组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仍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A组、B组2组患者血清HBV-DNA、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HBV-DNA及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不但能抑制HBV-DNA合成,还可以降低CHB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且在肝脏炎症损伤重的CHB患者中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张玉喜闫树英王惠成胡燕梅李阳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患者45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四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3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体征等,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腰背疼痛及恢复腱反射、肌力减弱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发周围神经损伤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背疼痛及有效恢复腱反射、肌力减弱,提高总有效率。
陈志宏张娜张玉喜王海燕马晓瑞黄雪梅李阳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鼠神经生长因子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