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胚胎
  • 2篇囊胚
  • 2篇囊胚培养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原核
  • 1篇妊娠
  • 1篇受精
  • 1篇输卵管
  • 1篇输卵管病变
  • 1篇输卵管性
  • 1篇输卵管性不孕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发育
  • 1篇体外受精
  • 1篇体外受精-胚...
  • 1篇胚胎体外发育
  • 1篇胚胎移植
  • 1篇流产
  • 1篇卵裂
  • 1篇卵裂期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刘子霞
  • 3篇张会娜
  • 1篇刘秀琴
  • 1篇范晓明
  • 1篇吴中伟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输卵管性不孕的IVF-ET结局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输卵管病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实施IVF-ET治疗的患者分为输卵管因素组和非输卵管因素组,分别统计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输卵管因素组的临床妊娠率(64.35%),异位妊娠发生率(2.74%)和流产率(32.20%)显著高于非输卵管因素组(54.64%),(0.62%)和(18.40%),活产率(65.16%)显著低于非输卵管因素组(80.90%),二者的胚胎种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接受IVF-ET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但须警惕异位妊娠和自然流产的发生。
张会娜刘子霞刘秀琴
关键词:输卵管病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异位妊娠流产
废弃卵裂期胚胎囊胚培养的初步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废弃卵裂期胚胎的继续发育潜力。方法将新鲜行囊胚培养的周期分别分为:(1)D3可用胚胎组和D3Ⅳ级胚胎组,(2)0PN组和1PN组,分别比较组间的囊胚形成率和可用囊胚形成率。结果Ⅳ级胚胎组的囊胚形成率和可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D3可用胚胎组,但仍有9.46%的可用囊胚形成率;0PN组的囊胚形成率和可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1PN组。结论Ⅳ级胚胎仍有一定利用价值;0PN胚胎比1PN胚胎具有更高的发育潜能。
张会娜刘子霞
关键词:囊胚培养原核
不同授精方式胚胎体外发育潜力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行囊胚培养的周期分为IVF组和ICSI组,统计了两组的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及囊胚培养结局。结果 IVF组的第三天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但后续囊胚形成率和可用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ICSI组。结论 ICSI相关因素降低了第三天以后胚胎的发育潜能。
张会娜刘子霞范晓明吴中伟
关键词:囊胚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