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患者
  • 1篇血压
  • 1篇翼点
  • 1篇翼点锁孔入路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再出血
  • 1篇入路
  • 1篇锁孔
  • 1篇锁孔入路
  • 1篇评分
  • 1篇破入脑室
  • 1篇丘脑
  • 1篇丘脑出血

机构

  • 3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3篇毛云飞
  • 1篇胡稻
  • 1篇谭兴萍
  • 1篇游涛
  • 1篇胡斌
  • 1篇刘先波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毛云飞
关键词:NIHSS评分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36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出现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4.7%(20/136),病死率占再出血患者的35.0%(7/20),占整体患者的5.1%(7/136)。口服阿司匹林时间、发病至开始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凝血指标、出血量、术后收缩压、发病后有无镇静处理及术后有无躁动均为引起HICH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60 mL、术后收缩压>160 mmHg、发病至开始手术时间≤3 h、术后躁动、凝血指标异常均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风险与阿司匹林服用时间、发病至开始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凝血指标、出血量、术后血压水平、发病后有无镇静处理及术后有无躁动密切相关,针对上述因素予以适当的临床处理,能够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毛云飞
关键词:阿司匹林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的相关参数,以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两种不同术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留置引流管时间相对较长(P<0.05),清除颅内血肿效果稍差(P<0.05),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率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临床转归较好(GOS=4、5,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疾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
胡稻游涛刘先波谭兴萍胡斌毛云飞
关键词:丘脑出血脑室外引流临床转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