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也鲁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传播学
  • 2篇传播学者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行为
  • 1篇战后
  • 1篇世界大战
  • 1篇现代传播学
  • 1篇现代媒介
  • 1篇写作
  • 1篇写作方法
  • 1篇媒介
  • 1篇媒介接触
  • 1篇教育
  • 1篇教育电视
  • 1篇二次世界大战...
  • 1篇播种

机构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2篇余也鲁
  • 1篇苏钥机

传媒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新世纪周刊

年份

  • 1篇2012
  • 1篇198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传播学的中国播种人
2012年
传播学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其中主要人物施批姆(Wilbur Schramm)被誉为“现代传播学之父”。而华人与传播学结缘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代华人传播学者都在美国受教育,之后在不同社会发光发热。后来长居于美国的有喻德基和朱谦,回到台湾的徐佳士是当地传播学界的先驱,余也鲁则是香港及内地传播学的开拓者。
苏钥机余也鲁
关键词:现代传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播种传播学者
集中·分体·实效——教学软体制作的路线
1982年
一教学设计的一个矛盾我们研究许多国家实施现代媒介教学的经验,可以看出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要是希望教学节目能制作尽量适合各地的需要、配合当地的课程,就不容易做到经济,也难期望能有高质素的制作;要是希望教学节目有高的水准,又能在成本上经济,最好由统一的制作中心来生产和供应,这就难做到适应各地的局部的需要,和特别的课程。这情形不单存在于节目的制作方面,也存在于使用方面,试以教育电视为例来说明。有效使用教育电视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它一方面要求有比一般电视高的水准。
余也鲁
关键词:教育电视现代媒介媒介接触传播学者语言行为写作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