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花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共情
  • 3篇分裂症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青少年精神分...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情绪识别
  • 1篇共情能力
  • 1篇干预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精神卫...

作者

  • 3篇张立花
  • 2篇朱春燕
  • 2篇吴姗姗
  • 2篇汪凯
  • 1篇李丹丹
  • 1篇钟慧
  • 1篇莫大明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共情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共情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及门诊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70例(年龄13~18周岁),分为共情训练组(n=35)和对照组(n=35),有效样本分别为23、29人。共情训练组接受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共情能力训练,每周2次,每次2 h,共5周;对照组进行5周的健康宣教。在基线和5周干预后,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BEDT)、失言识别测验(FPR)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共情训练组5周干预后EBEDT总分及“恐”和“悲”分测验得分、失言相关问题总分及“识别失言”和“理解失言”分测验得分均高于基线水平(均P〈0.05)。组间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结果显示,共情训练组的“恐”、“悲”、失言相关问题总分、“识别失言”和“理解失言”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通过共情训练后有所提高。
张立花朱春燕汪凯李丹丹吴姗姗钟慧方萍孙娜娜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共情干预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共情能力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特征。方法:纳入4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2名正常对照。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和失言识别测验(faux pas recognition)比较两组共情能力。采用疼痛共情范式比较两组疼痛共情能力。结果:1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2患者组在失言识别测验的识别失言问题、理解失言问题和失言相关问题的得分均小于对照组。3患者组判断疼痛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判断疼痛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均大于对照组,在疼痛评级中对疼痛图片的等级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中性图片的等级评定两组无差异。4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因子得分与病程成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降低。
吴姗姗朱春燕解方舟钟慧莫大明张立花汪凯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共情
共情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影响
目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社会认知包括情绪加工、心理理论及共情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共情能力受损对患者的学业和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的干预具有临床和社会意义。本...
张立花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情绪识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