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道水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矿床
  • 3篇矿带
  • 2篇深部
  • 2篇深部矿体
  • 2篇铜矿
  • 2篇铜矿床
  • 2篇武山铜矿
  • 2篇矿体
  • 2篇矿体特征
  • 2篇成矿
  • 1篇元素赋存状态
  • 1篇铜金
  • 1篇铜金矿
  • 1篇铜金矿床
  • 1篇金矿
  • 1篇金矿床
  • 1篇赋存
  • 1篇赋存状态
  • 1篇斑岩
  • 1篇

机构

  • 3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冯道水
  • 2篇吴火星
  • 2篇姜平
  • 2篇陈志辉
  • 1篇叶少贞
  • 1篇汪方跃
  • 1篇周涛发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九江武山铜矿南矿带深部矿体特征分析——以-400 m标高以下8Cu矿体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武山铜矿床是九瑞矿集区内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以该矿区区域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特征为依据,结合深部详查钻探对矿区南矿带-400 m以下8Cu矿体形态、产状变化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富集规律以及成矿有关的斑岩体形态特征的控制,进一步对8Cu矿体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随着与成矿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地层的揭穿,表明8Cu矿体向深部延伸随碳酸盐岩地层控制尖灭而尖灭。通过深部与浅部相关成矿要素与预测要素的对比,结合矿区成矿预测模式与机理,积极寻找接替资源,建议进一步向矿区深部寻找斑岩型矿床,为本区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吴火星董宜勇冯道水陈志辉姜平
关键词:铜矿床矿体特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城门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碲元素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碲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主要以共伴生形式产出多个类型矿床中,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碲资源重要的来源之一。城门山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典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也是该区目前已报道的最大的共伴生碲矿床,然而碲在该矿床的赋存状态、碲的沉淀机制等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划分成矿阶段基础上,对该矿床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矿物开展电子探针测试、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面扫描研究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碲元素主要以碲银矿、碲铋银矿等碲化物和辉碲铋矿、硫楚碲铋矿、碲黝铜矿等碲的硫化物形式存在,少量呈类质同象赋存在黄铁矿和黄铜矿中。黄铜矿中Te含量在矽卡岩型矿石中变化范围(0.15×10^(-6)~20.50×10^(-6))大于碳酸盐岩交代型矿石(0~3.44×10^(-6))。黄铁矿中Te含量在碳酸盐岩交代型矿石中最高,可达173×10^(-6);黄铁矿mapping显示在同一颗矿物中Te含量分布也不均匀。通过300℃logf_(Te2)-logf_(S2)相图分析,硫逸度介于-6.8~-11.4,碲逸度介于-7.8~-14.8;自花岗闪长斑岩向碳酸盐岩地层围岩,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硫逸度和温度逐渐降低,碲逸度升高,这是城门山矿床碲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城门山矿床中无论是单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还是原位硫同位素均显示岩浆来源特征,结合岩相学碲矿物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具有成因联系,表明碲的成矿物质来源也应为岩浆来源,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国显正周涛发汪方跃汪方跃冯道水
关键词:赋存状态
九江武山铜矿南矿带深部矿体特征分析--以-400m标高以下8Cu矿体为例
武山铜矿床是九瑞矿集区内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文章以该矿区区域地质特征与矿床地质特征为依据,结合深部详查钻探对矿区南矿带-400m以下8Cu矿体形态、产状变化特征、矿石特征及其富集规律以及成矿有关的斑岩体形态特征的控制,...
吴火星董宜勇冯道水陈志辉姜平
关键词:铜矿床矿体特征成矿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