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类型学业压力对不同年级高中生执行功能子成分的影响
- 2025年
- 选取985名高一~高三年级的学生,采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学业压力4个子维度在不同年级高中生各执行功能成分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着高中生年级的升高,父母压力和教师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增强,社交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减弱。相比之下,自我压力对高中生的干扰抑制、反应抑制和注意转换能力均显示出了正向预测作用,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这表明,不同类型学业压力对各执行功能成分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并将随高中生年级的升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所产生的结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有效制定高中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马超汪彦云付军军赵鑫
- 关键词:学业压力高中生结构方程模型
- 文化心理与族群关系研究的发展动向被引量:2
- 2016年
- 近年来,文化心理研究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与研究方法经历了重大衍变。在早期研究注重比较不同群体间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较多新近的研究开始探讨文化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机制,并把文化与族群关系、身份认同结合起来进行静态与动态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以此明确了文化与心理、文化与种族偏见之间关系的由静转动、相互建构的研究新动向,具体表现为由文化的实体观转向为建构观等五大新动向,以此揭示出文化影响族群关系的内在机制。
- 杨晓莉马超
- 关键词:文化心理族群关系
- 从多元到聚合:优化族群关系的新视点被引量:1
- 2019年
- 多元文化模型关注文化差异并提倡族群平等,在十余年间得到广泛传播与运用。但在族群偏见、实践干预方面却暴露出了不足,其实质在于模型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文化聚合模型关注族群文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凸显了文化的动态发展特性,对多元模型起到补充作用。文化聚合模型对于优化族群关系的作用得到了较多研究的验证,未来研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检验多元文化模型的边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拓展文化聚合模型对个体文化心理发展的预测以及优化族群关系的积极作用。
- 杨晓莉马超
- 关键词:族群文化群际关系
- 心理本质论对名词标签使用偏好的影响--同情的调节作用
- 心理本质论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本质化特征的信念。心理本质论者往往对其他群体成员持有较强的群际偏见与歧视。我国患心理疾病的群体由于其数量大、范围广,长期受到歧视与排斥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当前研究的目的在于聚...
- 杨晓莉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