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41 H指数:3 供职机构: 邯郸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带线锚钉(SA)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对踝关节骨折(AF)合并三角韧带损伤(DL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8例AF合并DL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ORIF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A修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VAS评分、β-CTX水平减小/降低,AOFAS评分、BG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BGP水平高于对照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小于对照组,VAS评分、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修补对AF合并DLI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恢复。 韦志坤 邵菲 王旭东 杨金杰 范小波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踝关节功能 左西孟旦治疗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64例(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4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左西孟旦,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其中左西孟旦组32例,对照组32例,比较应用左西孟旦前、术后24 h、7 d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B型钠尿肽水平(BNP),对左西孟旦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左西孟旦组术后24 h、术后7 d LVEF、CI、CO均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LVEF:t=2.428,t=3.150;CI:t=3.349,t=3.777;CO:t=2.615,t=2.620,均P<0.05),左西孟旦组术后24 h、术后7 d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t=2.693,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 郝亚逢 李远 王治乾 纪文永 王旭东关键词:髋骨折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9年 探析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选出13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实现坚强内固定,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王旭东 邵菲 李高强 韦志坤 任少海关键词:鲑鱼降钙素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并发症 髋部骨折术后非计划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术后非计划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列线图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以期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普通住院病房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26例,最终纳入1294例研究对象,男425例,女869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7.3±10.4)岁。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入院时共存的基础疾病状况、术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三个方面的变量,通过变量筛选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骨科20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验证组),男性69例,女性137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7.9±11.3)岁。验证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1)在模型建立组中,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与计划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相关。(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血肌酐、白蛋白浓度为7个有意义的预测因素。(3)验证组中基于列线图计算的比值比为0.27%,非计划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模型验证组显著高于模型建立组(P<0.01)。计划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列线图在验证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91~0.99),区分度良好;Hosmer-Lemesshow检验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正能力(χ^(2)=3.648,P=0.529),一致性良好。结论年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血肌酐、白蛋白浓度可作为髋部骨折术后非计划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预测因素,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正能力,且一致性良好。 邵菲 李燕 陈晶 王旭东关键词:髋部骨折 重症监护病房 列线图 山奈酚调节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 2025年 目的:探究山奈酚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折愈合和血管生成。方法:随机选择1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构建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骨折大鼠随机平分为模型组、山奈酚组(腹腔注射100 mg/(kg·d)山奈酚)、抑制剂组(腹腔注射5 mg/(kg·d)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山奈酚+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00 mg/(kg·d)山奈酚和5 mg/(kg·d) DAPT),连续治疗8周,每组均18只。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骨代谢指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形成标志物(BMP2、SOX9)、血管生成标志物(VEGF和MMP9)以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X射线图像表明,模型组骨折部位的桥连接较弱。显微CT重建图像进一步说明,模型组缝隙相对较宽,愈伤组织较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愈伤组织面积、BALP、BGP含量、CD31阳性表达率、VEGF、MMP9、Notch1、HES1、HEY1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CTX-Ⅰ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奈酚组较模型组骨折部位的桥连接改善,缝隙相对变窄,BV/TV、愈伤组织面积、BALP、BGP、CD31阳性表达率、VEGF、MMP9、Notch1、HES1、HEY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TX-Ⅰ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与山奈酚组以上指标结果相反;DAPT恢复了山奈酚对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的影响。结论:山奈酚可促进骨折大鼠血管生成和骨折愈合,其机制与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韦志坤 杨芳 邵菲 杨金杰 王旭东 李树彬 刘志翔 刘杰 任少海关键词:山奈酚 信号通路 骨折愈合 血管生成 骨形成 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背痛的列线图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构建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残余背痛(residual back pain,RBP)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45例接受PVP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198例,年龄65~77(71.47±9.03)岁,根据是否发生RBP分为RBP组与无RBP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骨折发生节段、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与术后24 h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Cobb角、椎体内真空裂(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TLF)损伤、椎旁肌脂肪变性、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形态、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ratio,AVHRR)、Cobb角变化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筛选术后发生R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完成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预测性能和准确性的判定,另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使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RBP组34例,无RBP组211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节段、BMI、BMD、VAS及ODI、AVH、AVHR、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BP组6例出现IVC,无RBP组13例,RBP组IVC比例高于无RBP组(χ2=5.400,P=0.020);RBP组6例出现TLF损伤,无RBP组11例,RBP组TLF损伤比例高于� 李军科 马续彬 李亮 马晴 王旭东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列线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PKP组和PCVP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弥散程度,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VP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VP组、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PVP组、PKP组,骨水泥弥散程度良好率高于PVP组、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VAS、ODI均低于各组术前,且PCVP组VAS、ODI均低于PVP组、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各组术前,且PCVP组高于PVP组和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Cobb角均小于各组术前,且PCVP组小于PVP组、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VP组、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PKP比较,PCVP治疗OVCF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增加骨水泥注入量,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椎体功能,促进伤椎高度恢复、纠正后凸畸形,安全性高。 李军科 侯英利 马续彬 李亮 李燕 韦志坤 任少海 王旭东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距跟骨间韧带断层解剖与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距下关节是后足生物力学的中心和足部稳定的重要枢轴,承受踝关节传导的重力,协调踝关节运动。距跟骨间韧带位于距下关节中心,并且垂直通过关节的运动轴,该韧带损伤导致距下关节移位,引起距下关节不稳定。 王旭东 段泽敏 葛满意关键词:断层解剖 磁共振 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赵松涛 王旭东 韩宇 孙邦建 穿支蒂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不牺牲知名血管,是修复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慢性难治性创面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患者依从性差,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极大的痛苦。穿支蒂皮瓣虽然是修复难治性创面的一...关键词:关键词:穿支蒂皮瓣 创面治疗 中药治疗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PPO组(n=55)和传统切开复位组(n=50),MIPPO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69.1±16.4)min vs.(101.4±30.5)min]、术中出血量[(85.3±24.5)m L vs.(163.5±40.8)m L)]、术后引流量[(18.3±4.6)m L vs.(23.4±5.3)m L]、住院时间[(2.8±0.9)d vs.(4.5±1.0)d],骨折愈合时间[(11.6±2.3)周vs.(16.8±3.5)周],可负重时间[(8.1±2.1)周vs.(9.6±2.0)周]均短(少)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0.00%,MIPPO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MIPPO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发生外展受限;MIPPO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外展受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64%,χ^2=1.538,P=0.173)。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旭东 邵菲 范小波 李高强 韦志坤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