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灶妹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电纺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纤维
  • 4篇可吸收
  • 4篇降解性
  • 3篇蛋白
  • 3篇电纺丝
  • 3篇粘连膜
  • 3篇生物可降解
  • 3篇生物可降解性
  • 3篇静电纺
  • 3篇静电纺丝
  • 3篇可降解
  • 3篇可降解性
  • 3篇可吸收防粘连...
  • 3篇防粘连
  • 3篇纺丝
  • 2篇电纺丝技术
  • 2篇猪源
  • 2篇纤维蛋白

机构

  • 11篇广州军区广州...
  • 9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电纺生...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广州市拜特凇...

作者

  • 11篇陈灶妹
  • 9篇李茹冰
  • 6篇赵月
  • 6篇陈柯君
  • 4篇江丽
  • 3篇李健
  • 3篇邓乐君
  • 3篇李伟达
  • 1篇李佳

传媒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6年广...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吸收防粘连膜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展望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外科手术后组织发生粘连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致使机体功能缺失,深深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外科手术后亟需预防组织粘连的发生。目的:对现有的防粘连膜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深入了解防粘连膜目前所存在的优势与缺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至2016年PubM ed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收录的与防粘连材料或产品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bsorbable membrane,absorbability,anti-stiction,anti-adhesion,electrospinning,electrospun,nano-fiber,anti adhesion membrane/film,biodegradability",中文检索词为"可吸收性,防粘连,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防粘连膜,生物可降解性",最后选取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防粘连膜能有效预防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加速患者愈合,提高其生活质量;(2)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得的膜因脆性大、韧性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利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防粘连膜柔软性高、组织黏附性好,在组织愈合过程中不但有防粘连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术后可自行降解或吸收,其具有潜在的相对优势;(3)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产品,因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纤维纤度细、机械强度好等优良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倍受人们关注,此类产品在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可吸收防粘连膜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陈灶妹李茹冰
关键词:生物材料可吸收性防粘连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性
PEG/PLG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参数优化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纤维膜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医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纺丝过程及膜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选取了PEG含量、纺丝速度和电压3个因素作为影响因子,以拉伸强度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元模型。结果表明,PEG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电压的二次项;模型预测的拉伸强度值与真实值能较好的拟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PEG/PLGA复合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赵月陈灶妹何婷陈柯君江丽张俊辉万华印李茹冰
关键词:静电纺丝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
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及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临床新应用提供依据,探究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FS)其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及其对创面皮肤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72只体重为160~2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凡士林组和FS组,于背部制作直径为1. 5 cm的全层圆形皮肤切除创面,每组各24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白凡士林组和FS组则分别用医用白凡士林和FS涂抹伤口。术后3、7、14和21 d测量各组大鼠的皮肤伤口面积,计算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率;取术后7和14 d伤口皮肤标本进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并于术后7、14和21 d取组织进行酶联免疫法测定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蛋白含量。在术后3、7、14和21 d时,FS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在第7 d时FS组胶原沉积高于空白对照组;血管新生数亦高于空白组、白凡士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4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S组胶原沉积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血管新生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各组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第7、14和21 d时,FS组大鼠皮肤创伤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说明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能有效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皮肤创伤治愈提供了新思路。
欧思琳陈灶妹陈灶妹陈柯君吴云陈柯君李茹冰
关键词:皮肤创伤羟脯氨酸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可吸收防粘连膜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纤维纤度细等优良特性,还具有低密度、良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并已在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可吸收防粘连膜等方面得到了很好...
陈灶妹李茹冰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吸收防粘连膜生物可降解性
文献传递
盐酸椒苯酮胺对新西兰兔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椒苯酮胺(piperphentonamine hydrochloride,PPTA)对新西兰兔心电图QT间期(从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时的时限)的影响。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5%葡萄糖)、PPTA低(2.5mg/kg)、中(10mg/kg)、高(25mg/kg)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9mg/kg索他洛尔),采用体表心电图技术,通过Pclab-530C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各组新西兰兔注射相应药物后PPTA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变化。结果表明,2.5mg/kg、10mg/kg PPTA在缓慢给药后不引发QT间期延长,25mg/kg PPTA在缓慢给药后15min内引起QT间期轻度延长(P<0.05);PPTA对QT间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给药后0~15min,45min后基本恢复正常。因此,低、中剂量盐酸椒苯酮胺(PPTA)不引发新西兰兔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安全性较高,高剂量可能有引发QT间期延长风险,提示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使用剂量,以防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江丽欧思琳吴云赵月陈灶妹陈柯君吴庆荣朱晋辉李茹冰
关键词:新西兰兔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
猪源纤维蛋白贴对大鼠肝脏及肝素化兔臀大肌创面的止血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猪源纤维蛋白贴(DBT)对大鼠肝脏和肝素化兔臀大肌出血创面的止血效果。方法:48只大鼠和24只兔均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纱布止血)、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组和DBT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动物分别建立大鼠肝脏出血模型或肝素化兔臀大肌静脉出血模型。记录各组动物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观察大鼠术后3、13周DBT降解、肝脏创面愈合及粘连情况;考察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组和DBT组肝素化兔的再渗血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对照组动物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手术对照组比较,DBT组和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组动物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3周和13周,各组大鼠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粘连,但粘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周两给药组大鼠肝脏肝缘稍钝,但基本已恢复至术前状态,愈合状况良好;DBT能降解、吸收完全。DBT组兔的再渗血率为33.3%,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组为66.7%。结论:DBT对脆性脏器和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能降解吸收;其作用效果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相当,且黏合强度略强于后者。
李伟达邓乐君邓乐君陈灶妹李健陈灶妹万华印李健
关键词:止血凝血功能障碍
单采猪血浆的质量研究
2017年
研究单采猪血浆的质量情况,为建立猪血浆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参照中国药典、欧洲药典及猪源性生物制品相关要求检测血浆的外观、pH、渗透压、总蛋白含量、枸橼酸盐含量、钠钾钙离子含量、是否无菌以及对猪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结果显示单采血浆外观正常,渗透压、总蛋白含量、枸橼酸盐含量、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分别为315±34 mOsnlol/kg、53.7±3.2 g/L、15.98±4.88 mmol/L、3.00±0.45 mmol/L、2.35±0.38 mmol/L、151.3±22.4 mmol/L,检测结果均符合人血浆制品或者人血浆标准,但pH 7.81±0.21,其与人血浆规定含量稍有差异。单采血浆样品中只有1个样品检出细菌阳性。建立了猪细小病毒特异敏感的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单采猪血浆猪细小病毒阳性率为0。实验为单采猪血浆质量基本符合现有人血浆或血浆制品质量标准。
邓乐君李茹冰江丽朱晋辉李健李伟达陈灶妹赵月陈柯君万华印
关键词:总蛋白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
陈灶妹赵月何婷陈柯君江丽张俊辉万华印李茹冰
关键词:腹腔术后粘连生物降解性
反复冻融次数和不同保存温度对病毒滴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为探讨在有宿主细胞的情况下,反复冻融和不同保存温度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将收集的含ST细胞培养的猪细小病毒和含Vero细胞培养的伪狂犬病病毒经过不同次数的反复冻融,测定其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猪细小病毒液和伪狂犬病病毒液分别在4、22、-20、-80℃保存,间隔一段时间后测定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_(50)),以了解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含ST细胞的猪细小病毒和含Vero细胞的伪狂犬病病毒经过反复冻融3次之后,病毒滴度比未经冻融的病毒滴度分别提高了1.81lg和1.86lg。同一温度下,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病毒滴度均呈下降的趋势。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保存温度下病毒滴度有明显区别,但在-20℃和-80℃条件下保存的病毒滴度下降比4℃和22℃条件下保存的慢。因此,在培养病毒的时候可以用反复冻融3次的方法来提高病毒的滴度。4℃和22℃只能作为病毒的短期储存温度,-20℃和-80℃对于病毒来说是合适的保存温度。
陈柯君李佳邓乐君陈灶妹赵月江丽张俊辉李伟达李茹冰李健
关键词:病毒病毒滴度保存温度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可吸收防粘连膜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因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纤维纤度细等优良特性,还具有低密度、良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并已在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可吸收防粘连膜等方面得到了很好...
陈灶妹李茹冰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吸收防粘连膜生物可降解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