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春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吕小兰赵迎春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日常生活能力
- 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单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两组均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MDRSPD)]、生活质量[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PDQ-39)]以及肌张力恢复情况[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MDRSPD评分及PDQ-39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应用于PD患者中,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及肌张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 李想吕小兰赵迎春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情况,并分析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收治的97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情况,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97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稳定后 CD-RISC 评分为(62.36±5.87)分;MCMQ三个分量表中回避评分最高,其次为面对,评分最低为屈服,总体应对方式倾向于回避;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D-RISC评分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P<0.05),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倾向于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且患者的心理韧性与其应对方式有关.
- 李想吕小兰赵迎春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理韧性
- 基于斯金纳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斯金纳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基于斯金纳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3周后,对比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及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ERQ适应性调节得分高于对照组、非适应性调节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斯金纳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负担感、提高认知情绪调节能力。
- 吕亚娟吕小兰赵迎春高国珍
- 关键词:健康教育中青年患者脑卒中自我感受负担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首次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8例,观察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2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41例(32.03%),纳入FPR组;其余87例纳入非FPR组。两组静脉溶栓、闭塞位置、使用中间导管、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血流分级、穿刺以及发病至再通时间、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闭塞位置、术前静脉溶栓、使用中间导管均属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与临床良好预后有关,在支架取栓过程中使用中间导管、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前行静脉溶栓会增加首次支架取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的可能性。
- 赵迎春吕小兰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缺血性
- 预见性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积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认知功能、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脑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脑功能障碍。
- 解静马凤梅赵迎春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见性护理术后脑积水
- 精细护理在神经介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评定精细护理用于神经介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接受神经介入治疗者106例,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介入护理中开展精细护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解静马凤梅赵迎春
- 关键词:神经介入神经系统疾病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治疗,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由专业护士进行心理、功能训练方面的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自我保健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复发。
- 赵迎春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健康教育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2年至2023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6例,其中显性误吸3例,隐性误吸60例(误吸组),无误吸73例(未误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义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自主进食、进食体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史构成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70岁、双侧梗死、义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进食体位(头/颈伸直、仰卧)是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自主进食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男性、年龄≥70岁、双侧梗死、义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以及采用头/颈伸直或仰卧的进食体位是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自主进食可能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
- 高国珍吕小兰赵迎春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