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迷你临床评估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应用迷你临床评估对121腔颌面外科医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评估,以分析此种评估方法在Vl腔颌面外科门诊、急诊教学及临床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011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3位口腔颌面外科或急诊科带教医师利用改进的迷你临床评估量表对40位本院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评估,每人在临床真实环境中接受4次一8次评估,患者为我院门诊和急诊患者,随机挑选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评估后教师即时给予学生反馈意见,同时教师和学生对此次评估做出评价。评估结束后,对评估过程进行评价,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期间共完成265人次的评估,每次评估平均用时25.3分钟,信息反馈用时4.1分钟,教学之初的评估显示,学生有3项一4项不达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结束时评估显示学生各项均达标。所有参与者对此种评估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并认为其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和教学工具。结论迷你临床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可靠的临床评估和教学工具,其简便易行,值得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和评估中推广。
- 黄明伟白洁苏家增王恩博
-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教学
- 口腔门诊线上预约对急诊就诊患者人群及病种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口腔门诊线上预约前后口腔急诊患者人群及临床病种的变化,以指导口腔急诊的临床分级诊疗。方法:分别回顾分析口腔门诊线上预约前的2019年及实行线上预约后的2021年全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30591名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对比两年间口腔急诊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及病种类型构成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实行口腔门诊线上预约后较线上预约前初诊患者总数增加,老年患者比例增加,少年儿童及成年患者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2021年较2019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非急症患者的比例和就诊时长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为患者带来便利,但仍需探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科学引导患者就医,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符合需求的口腔急诊管理制度。
- 汪晓彤陈红涛姬爱平孙伟孟鹤白洁
- 关键词:口腔急诊病种回顾性分析
- 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急诊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18岁以下牙外伤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指导儿童和青少年的牙外伤防护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有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的性别、年龄、时间分布,外伤牙的数目、牙位、牙外伤类型及合并伤等情况。结果:纳入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初诊患者共5506例,占所有牙外伤患者(10164例)的54.2%。牙外伤的高峰年龄段为3~4岁和7~9岁,各年龄组男童发病率均高于女童。5—6月份及9—11月份牙外伤的发病率较高,牙外伤患者的日就诊高峰时段为19:00~20:00。受伤牙位左右基本对称,上中切牙最易受累,52.3%的患者累及两颗及两颗以上牙。各类型恒牙外伤中,釉质-牙本质折断最为多见。各类型乳牙外伤中,亚脱位最为多见。19.7%的患者合并较严重的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结论: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具有明显的年龄双峰特点,常累及发育中的乳牙和年轻恒牙,临床诊疗应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同时应加强家庭、学校和幼托机构中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牙外伤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 杨雪孙伟王哲姬爱平白洁
- 关键词:牙损伤急症青少年儿童
- 改良的“K—W—L”教学方法在口腔急诊牙外伤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了解改良的“K-W-L”教学方法在口腔急诊牙外伤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和2016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一阶段的118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K-W-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医师进行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考试,以比较教学效果.同时实验组医师和教师对该教学方法做出评价.结果 实验组医师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8.6±3.2)分,对照组医师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4.3±4.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临床操作考试中,实验组医师和对照组医师各项目的合格率均达到100.0%.实验组医师各项目的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计划”和“人文关怀与解释宣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所有参与实验组教学者对该教学方法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 改良的“K-W-L”教学方法既可巩固、梳理以往所学的牙外伤知识,使教学重点突出、有针对性,还可提高医师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值得在口腔急诊牙外伤教学中推广.
- 白洁陈红涛孙伟姬爱平邵丽王津
- 关键词:口腔急诊牙外伤教学方法
- 新冠疫情期间口腔门急诊病种变化规律及应对策略
-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期间口腔医院门、急诊主要病种的变化规律,为口腔医疗机构诊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9年2月1日~6月30日和202...
- 王真真张董白洁宋颖杨周蕊张磊施祖东蔡志刚
- 关键词:口腔门诊口腔急诊
- 文献传递
- 前牙外伤釉质-牙本质折断树脂修复一例
- 白洁
- 口腔急诊中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时机的选择
- 2024年
- 不同损伤类型外伤牙的急诊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口腔急诊临床工作实际,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病情是否会短时间内快速进展或治疗时机是否影响疾病预后划分就诊的优先等级,将急诊牙外伤的治疗顺序分为优先接诊、当日治疗、可选择短期内延迟治疗的牙外伤。需要急诊优先接诊的外伤牙远期预后与治疗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口腔急诊牙外伤接诊优先等级的划分可优化对有限的口腔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延误病情,提高临床诊疗效率。
- 汪晓彤姬爱平白洁
- 关键词:牙外伤预后
- 口腔急诊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 2025年
-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止血方法、就诊次数与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状况和出血原因等因素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口腔出血患者4764人次,其中男性2660人次(55.84%),女性2104人次(44.16%),平均年龄40.7岁。口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拔牙术后出血(3080例,64.65%),其次为牙龈出血(1386例,29.09%)、门诊手术术后出血(194例,4.07%)、颌面部肿物出血(33例,0.69%)、住院手术术后出血(24例,0.50%)、其他原因出血(47例,0.99%)。使用简单方法止血1867例(39.19%),使用复杂方法止血2897例(60.81%),其中碘条填塞及加压缝合是最常使用的止血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使用复杂止血方法的比例更高,牙龈出血通常使用简单方法止血,拔牙术后出血通常采用复杂方法止血。患有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更易因出血问题多次就诊,性别及年龄不影响患者的就诊次数。结论:急诊就诊的口腔出血常见原因是拔牙术后出血及牙龈出血,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通过压迫止血、加压缝合和填塞碘条可有效止血,部分严重出血的患者需进一步处理;少数的出血患者可诱发全身并发症,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
- 郭华秋王哲杨雪白洁
- 关键词:口腔急诊出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