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筝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感染者
  • 3篇艾滋病
  • 3篇艾滋病毒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V3
  • 2篇HIV-1
  • 1篇毒株
  • 1篇药瘾
  • 1篇药瘾者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套式
  • 1篇套式聚合酶链...
  • 1篇吸毒
  • 1篇吸毒人群
  • 1篇流行病

机构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云南省卫生防...

作者

  • 5篇曾毅
  • 5篇陈筝
  • 4篇赵全壁
  • 3篇王斌
  • 2篇赵尚德
  • 2篇苏玲
  • 1篇段一娟
  • 1篇韩峰
  • 1篇鲁晓晴
  • 1篇赵永森
  • 1篇王斌
  • 1篇张家鹏

传媒

  • 3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云南德宏地区HIV感染者HIV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57
1994年
1990年和1993年,从云南瑞丽县感染HIV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中采血,分离白细胞,用PCR方法扩增HIV1膜蛋白基因(env)并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由手工和ABI公司DNA序列分析仪进行。将云南瑞丽HIV毒株的envV3-V5区序列与国际各亚型同源序列作比较,90年和93年HIV毒株与B亚型的同源性均为最高。这表明云南瑞丽流行的HIV毒株属国际B亚型。经分析发现,在90年的10个毒株的序列中,有8个是典型的B亚型序列,即V3环顶端的四肽是GPGR,占80%;而在93年的毒株中,该型序列只见于21个样品中的12个,比例下降到57%。与此同时,V3环顶端四肽为GPGQ的B亚型中的泰国基因型序列,则由90年的10%(1/10)上升到93年的29%(6/21)。进一步分析编码GPGR最末一个精氨酸密码子发现,CGA与AGA比例由90年的1:7上升到93年的5:7。由于CGA比AGA更接近编码谷氨酰胺(Q)密码子CAA,这种以GPGQ为特征的泰国基因型B亚型毒株,在该地区还可能进一步增高。这些数据提示,当地流行的HIV毒株V3环顶端的四肽在过去几年中由GPGR向GPGQ漂移,其原因尚不清楚。
邵一鸣赵全壁王斌陈筝苏玲曾毅赵尚德张家鹏段一娟
关键词:艾滋病毒毒株膜蛋白基因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HIV-1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3年
根据HIV-1 gag.pol和env基因序列设计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led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nPCR)引物。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裂解液先用外侧引物扩增,其产物再经内侧引物扩增,直接走凝胶电泳判定结果。nPCR的敏感性。较常规PCR高100~1000倍,可检测到0.5fg质粒DNA和50μ1HIV-1感染者外周血样中的HIV基因。用本法检测63名HIV-1感染者全为阳性,而61名健康人和可疑者均为阴性,后者经追踪检测抗体排除了HIV-1感染。实验证明,nPCR是一种敏感性极高、特异性很强、操作简便易行的HIV-1基因检测技术。它已经在早期诊断和外周血病毒含量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邵一鸣陈筝王斌曾毅赵尚德张作儒
关键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艾滋病毒
从四名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分离HIV被引量:3
1994年
为4名HIV感染者(3名援外劳工、1名涉外人员)采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分别与正常供血者PMC和Jurkat-tat细胞(传代人T细胞)共培养分离HIV。以逆转录酶测定(RT)为检测终点,再经HIV1-P24抗原ELISA和HIV1Pol和Env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并鉴定分离株及型别。共培养后5~6周,RT值有一高峰,7~8周后下降。HIV1─P24ELISA结果与RT结果大致相同,但不完全一致,RCR可验证RT结果。比较PMC和Jurkat-tat细胞,PMC用于分离HIV更为敏感。HIV阳性的共培养细胞上清液可感染新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其病毒容易丢失。目前正在改变共培养条件,用更敏感的方法提高病毒滴度。
赵永森邵一鸣陈筝赵全壁曾毅张作儒赵鸿如
关键词:艾滋病毒
云南瑞丽静脉药瘾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env基因V3区序列测定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为了解云南瑞丽静脉药瘾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PCR)对来自云南静脉药瘾人群的 16株HIV1env基因V3区进行扩增 ,并对扩增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 ,与本地区共享序列相比 ,16株HIV1膜蛋白V3区氨基酸序列的株间变异为 0 %~ 2 3% ,平均为 7%。HIV1云南株膜蛋白V3区氨基酸共享序列与HIV1SF2株及美欧株共享序列同源性在 90 %以上 ,而与海地、日本及非洲等地的代表毒株同源性较低。结果表明 ,在进化上这16株HIV1毒株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地区的流行毒株在这一时期以美欧株、HIV1SF2株及其衍生株为主。
王斌鲁晓晴路永波邵一鸣陈筝赵全壁曾毅
关键词:静脉药瘾者分子流行病学HIV1
云南瑞丽长期静脉吸毒人群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毒株env V3区序列测定
1996年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gp120 V3区与HIV的免疫中和、免疫逃避、感染细胞间的融合及病毒的细胞嗜性等有密切关系。不同毒株间的V3区氨基酸变异可达50%以上。
王斌邵一鸣陈筝赵全壁苏玲韩峰曾毅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V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