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微助教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被引量:8
- 2017年
- 微助教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研究微助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微助教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 刘毅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教育
- 浅析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新时代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课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西藏高校(西藏农牧学院)通过将西藏红色文化作为《纲要》课程的辅读本、将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实践教学、营造以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等途径,使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走进《纲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高《纲要》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运用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 刘毅刘志林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
- 西藏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重不足的问题,结合西藏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实际,本文研究了西藏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西藏高校发展实际的、符合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机制,组建一支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考评体系,研究并界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刘毅刘志林黄川普布桑珠
- 关键词:西藏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 试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及联系
- 2018年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笔,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的经验。本文通过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比较,探究两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内在联系,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提供建议和参考。
- 刘毅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综述
- 2021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民族工作特点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培育困境、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在内涵界定、价值意蕴、培育路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 刘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综述
- 2019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入白热化状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因此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等相关内容作了较多研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服务。
- 刘毅张庆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 同课异构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 2018年
- 在调查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发现同课异构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更好发挥作用的措施,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依据。
- 刘毅
- 关键词:同课异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
- 2022年
- 随着社会空间的逐渐扩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将空间要素纳入教学中。新时代下,进一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内涵、结构及存在的困境,从而提出解决路径即铸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空间、拓宽实践空间、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空间,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 刘毅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
- 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程教学实效性及民族学生对思政教师心理认同情况调查报告
- 2019年
- 为了充分了解西藏高校《四观》课教学效果情况,课题组对西藏各高校进行了广泛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西藏高校《四观》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自身建设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上、学风建设上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 张庆刘毅
- 关键词:西藏高校
- 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 2024年
- 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是系统性体系化的科学思想,涉及“三农”相关生产生活诸多方面。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带给人们多层次美感。生态农业发展的和谐、循环、科学、实践、文化理念对美丽乡村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启示。鼓励社会公众通过乡村旅游、农村社会劳动实践等多种途径,直接观摩感受甚至参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循环经济等丰富思想内涵,强化绿色环保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深入挖掘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与成果中蕴含的审美价值,深刻领悟和学习先辈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发扬光大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获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 刘毅
- 关键词: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