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粟静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过敏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教学
  • 4篇肠癌
  • 3篇性疾病
  • 3篇术后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护理
  • 3篇见习
  • 3篇过敏性
  • 3篇过敏性疾病
  • 2篇医学生
  • 2篇诊疗
  • 2篇速康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21篇粟静
  • 8篇周雪玲
  • 8篇周琪琳
  • 7篇方佳峰
  • 6篇蔡蕾
  • 5篇黄利军
  • 5篇邓美海
  • 5篇卫洪波
  • 5篇黄雪琨
  • 5篇黎雅婷
  • 4篇陈壮桂
  • 4篇郑瑞
  • 4篇戴敏
  • 4篇张昆
  • 4篇冯佩英
  • 4篇陶金
  • 4篇杨钦泰
  • 4篇周宇麒
  • 4篇何晓兰
  • 4篇张萍萍

传媒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诊疗流程与健康管理模式被引量:3
2023年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属致死性高的可治性罕见病,容易漏诊和误诊,以累及头面部、四肢、消化道、生殖器、喉等部位的反复发作的水肿为特征。HAE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接诊医务人员难以及时诊断和进行正确干预,因此,提高对HAE的认知程度和预防其反复发作对HAE患者至关重要。鉴于目前医护人员和广大群众对HAE的疾病认知程度较低,患者一旦出现喉水肿急性发作时难以及时得到专科救治,使不少HAE患者随之发生窒息而致死致残。为此,本文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平台,通过设置“一键求助”,为HAE患者提供全天候快速应急响应系统,实现HAE患者规范化管理和紧急救治流程的全程智慧化随访管理。
周敏罗新周琪琳周文豪郑瑞张雅娜吴喜福吴硕粟静熊国威成昀黎雅婷张萍萍张昆戴敏黄雪琨石照辉陶金周宇麒冯佩英陈壮桂杨钦泰
关键词: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智慧管理
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模式——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为例
2024年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系统过敏性疾病往往共同并发于同一患者身上,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十分重要。多学科诊疗为复杂难治的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也是过敏性疾病诊疗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和运行模式。文章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专家团队的临床探索和实践经验,从实施目标、组织结构、基本要求、运行模式、步骤流程、制度保障、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而提高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的水平。
周琪琳谭静芊粟静粟静熊国威周敏郑瑞张昆郑瑞张萍萍张昆黄雪琨戴敏张雅娜张萍萍陶金黎雅婷周宇麒黄雪琨陈壮桂杨钦泰
关键词:过敏
学生主导病例教学法在见习教学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4
2019年
临床见习阶段是临床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传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临床思维能力不足,教学效果欠佳,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为了提高临床医学见习教学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在见习带教过程中,应用学生主导病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以学生分组、病例采集、病史汇报、模拟查房讨论、教师总结的模式,显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方佳峰粟静邓美海黄利军卫洪波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见习教学胃肠外科临床思维
便携式显微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显微镜,包括:镜筒,设于镜筒内的电源组件和光源组件,沿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圈组件、载物台组件、物镜模组和目镜模组,以及与载物台组件进行卡扣配合、弹出配合的观测板;其中,光源组件与电源组件...
熊国威周琪琳粟静成韵赵丽华陈芳桂周敏
SPICES教学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存在教学同质化不足,医学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国情予以借鉴吸收,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由欧洲医学教育协会倡导的SPICES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本文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就SPICES教学模式对国内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做一分析总结。
方佳峰粟静邓美海黄利军卫洪波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医学生培养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ESEN)与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SEN组(44例)和TPN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平均营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 ESEN组术后第7天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优于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1.9±20.1)h、排便时间(66.6±7.9)h短于TPN组的(67.8±21.6)、(85.5±12.7)h;ESEN组术后营养费用为(2732.5±1341.1)元及住院天数(11.2±3.5)d均少于TPN组的(5013.6±3017.7)元、(13.3±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快,同时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适合临床推广。
周雪玲蔡蕾粟静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胃癌
学生担任SP的CBL教学方法在外科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学生担任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case based learning,CBL)教学方法在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及201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的外科见习教学中,带教老师准备SP病例并对学生进行培训,由学生担任SP并采取CBL进行教学。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病历分析考试得分率及实习病历考核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100.0%学生接受并认为从该方法获得进步,分别有86.7%、86.7%、70.0%及66.7%学生认为在问诊技巧、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有进步。进入实习阶段后,学生在问诊能力、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满意度方面的得分率分别为83.3%、80.0%及80.0%。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方法学生实习病历考核总分较高[(89.7±2.6)分vs.(87.2±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学生担任SP的C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外科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方佳峰粟静黄利军邓美海卫洪波
关键词:外科见习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种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判读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判读尺,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对照标识组件,所述本体用于标示阳性对照区、阴性对照区和过敏原点刺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供对照标识组件进行上下滑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本体和对照标识组件为透...
粟静周琪琳熊国威成昀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外科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18年
回顾中山大学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总结竞赛培训的方法和经验并推广到日常临床技能培训中。提出将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结合起来,优化临床技能培训方法并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智能考核系统评价教学效果,以期为我国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方佳峰粟静黄利军邓美海卫洪波
关键词:临床技能培训医学生
尘螨过敏患者室内环境控制最佳证据总结
2025年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学方法,检索、评价并总结尘螨过敏人群的室内环境控制最佳证据,为室内尘螨防控和环境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BMJ Clinical Evidence等决策支持系统,国际和国家级指南库,以及Cochran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室内尘螨防控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24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3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和2篇Meta分析,归纳总结了25条最佳证据,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人群干预:对于尘螨过敏原检测阳性或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建议采取多种联合措施控制尘螨过敏原;(2)湿度控制:通过除湿机、空调等设备控制室内相对湿度为35%~50%,结合使用湿度计监测;(3)家具和生活用品:建议移除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选择防螨床罩、枕套等过敏原屏障;(4)控螨措施:物理杀螨法(如加热、冷冻)及使用杀螨剂有效降低过敏原浓度;(5)定期使用HEPA吸尘器清洁室内环境;(6)家访与宣教:定期家访和过敏原管理教育可显著降低过敏原暴露并减少过敏症状。结论该研究总结的尘螨过敏性疾病患者室内环境控制最佳证据较为科学、全面,医护人员应根据环境实际、家庭情境对证据进行选择,为患者制订安全、科学、个体化的环境控制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
周琪琳张赫康宁周敏罗新伍桐熊国威粟静粟静黄雪琨黄雪琨张雅娜周宇麒张萍萍黎雅婷陶金张萍萍戴敏黎雅婷陈壮桂陶金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尘螨环境控制循证护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