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职业倦怠
  • 1篇神经性
  • 1篇神经性耳鸣
  • 1篇通气
  • 1篇情绪
  • 1篇情绪状态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自主呼吸试验
  • 1篇相关性肺炎
  • 1篇经颅磁刺激
  • 1篇倦怠
  • 1篇呼吸机
  • 1篇呼吸机相关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 1篇护士
  • 1篇护士职业
  • 1篇护士职业倦怠
  • 1篇机械通气
  • 1篇机械通气患者

机构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李琨
  • 1篇冯闪闪
  • 1篇张瑞英
  • 1篇张宪芬
  • 1篇祁艳
  • 1篇徐远
  • 1篇董莹莹
  • 1篇陈英英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ICU护士职业倦怠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大量研究发现,我国护士职业倦怠感发生率在55.1%9.1%。目前医疗机构面临多角度的改革,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的压力更大,而ICU护士的压力排在各科之首。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阐述了10位
张瑞英董莹莹李琨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ICU
文献传递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将自主呼吸试验(SBT)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逐步撤机法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最佳撤机方式.方法 将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SBT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T组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9)d和(5.6±2.2)d,平均入住ICU时间分别为(5.5±2.4)d和(7.4±3.0)d,VAP发生率分别为11.3%和26.6%,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7%和10.9%.结论 SBT撤机方式比SIMV逐步撤机法具有机械通气时间短、住ICU时间短,VAP发生率低的优点,而48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现了SBT应用于撤机过程中的优越性.
张宪芬徐远李琨祁艳
关键词:自主呼吸试验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不同频次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rTMS干预;低频次组rTMS刺激频率设置为1 Hz,高频次组rTMS刺激频率设置为10 Hz。比较两组耳鸣症状改善效果[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听觉处理功能相关指标[噪声间隙检测(GIN)阈值、Babble声言语识别率、白噪声言语识别率、左耳数字分听正确率、右耳数字分听正确率]、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H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频次组THI、VAS评分低于高频次组(P<0.05)。治疗后,低频次组听觉处理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高频次组GIN阈值、Babble声言语识别率、白噪声言语识别率、左耳数字分听正确率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低频次组Babble声言语识别率高于高频次组(P<0.05),其余听觉处理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频次组SAS、PSQI评分低于高频次组(P<0.05)。结论低频次rTMS改善神经性耳鸣患者耳鸣症状、减轻焦虑程度、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优于高频次rTMS,二者均能提高听觉处理能力,但低频次组能更好地提高Babble声下言语测听灵敏度。
冯闪闪陈英英李琨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神经性耳鸣情绪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