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双功能试剂与螯合金属元素标记多肽新技术的建立
- 2016年
- 建立了双功能试剂2-[(4-异硫氰基苯基)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p-SCN-Bn-DOTA)与标准肽段反应的新方法,测定了反应产物与镧系金属Eu(Ⅲ)的螯合效率,探索了其作为靶向探针和蛋白定量标记试剂性能。考察了不同缓冲体系的浓度及pH值、p-SCN-Bn-DOTA量与肽段相对量、反应体系中有机相与水相比例,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偶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SCN-Bn-DOTA量为肽段的32倍,缓冲体系为0.2 mol/L TEAB(pH 8.5),60℃反应60 min,有机相与水相之比为4.4∶1(V/V)时标记效率高;在HCl/Na Ac缓冲体系(pH 4.0)中60℃反应60 min,金属离子鳌合反应效率高达94%。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双功能试剂p-SCN-Bn-DOTA的标记方法,并成功用于RGD肽等的标记。
- 田慧芳徐庆春丁慧荣田志华张宏朱华王昕沈靖
- 关键词:多肽蛋白定量质谱
- 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9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期间进行输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49例。其中自体输血患者作为试验组,异体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PT、APTT、PLT、FIB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患者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TNF-α及PGE2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感染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分别为6.12%、93.88%,对照组分别为22.45%、79.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限。
- 张春丽张改英田慧芳
- 关键词:自体输血恶性肿瘤围术期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 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效果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抗体采用三种血清学方式即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20例,设为阳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20例设为阴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CLIA、TPPA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比分析三种检测方法在阳性组中的阳性率、特异性率、灵敏度和阴性组中的假阳性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CLIA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95.8%,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但其假阳性率也较高,为7.5%,TPPA法的假阳性率最低为1.7%,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胶体金法的灵敏度(71.8%)和特异性(88.3%)较低,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结论:三种检测方法中,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抗体的阳性率高、假阳性率低、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综合效果最好;而CLIA阳性率最高,但其容易出现假阳性;胶体金试验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均较多,临床可作为辅助检查应用。
- 贾敏利田慧芳王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