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文
-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血站与输血科信息联网及共享必要性分析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部分地区血站及输血科实现了信息部分共享,但仍存在不少隐患:1、血液标签重复;2、血站单方面制定用血计划,医院无法有效控制库存量,无法提前制定医疗计划;3、阻碍区域间、医院间血液流...
- 李少文朱展鸿李国彬
- 关键词:血站输血科信息联网共享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估
- 2020年
-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95名确诊KOA的患者使用PRP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使用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接受PRP治疗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Lysholm评分总分、不稳定得分、疼痛得分较治疗前提高,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Lysholm评分肿胀得分、爬楼梯得分、下蹲得分较治疗前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ysholm评分跛行得分、支撑得分、交锁得分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RP治疗KOA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 蒋娟华朱展鸿李少文刘广亚许育兵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
- 国内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差异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国内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HA)关节腔内注射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上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并收集2019年3月31日前公开发表于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上研究关节腔内注射PRP与H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制定并严格按照排除与纳入标准进行文献收集,所纳入研究的所在医院为中国地区内,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总计784例标本接受关节腔内药物治疗,其中PRP组共393例,HA组391例。与HA组对比,PRP组治疗KOA后1个月无明显差异(WOMCA:MD=-1.33,P>0.05;VAS:MD=-0.39,P>0.05);PRP组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与HA组无明显差异, WOMAC评分结果优于HA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WOMCA:MD=-3.51,P<0.01;VAS:MD=-0.30,P>0.05);PRP组治疗6个月后,所有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HA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WOMCA:MD=-8.03,P<0.01;VAS:MD=-1.70,P<0.05);8项研究对HA与PRP治疗KOA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RP治疗KOA与HA相比并不存在额外风险,两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6,P>0.05)。结论使用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的远期疗效比HA更好,两者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无差异,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朱展鸿李少文李国彬许育兵刘广亚单桂秋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膝骨关节炎META分析
-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及其质量评价体系初探被引量:10
- 2022年
-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如组织再生、伤口愈合、疤痕修复、皮肤和毛发再生等。PRP富含血小板、生长因子及其它血液成分,能有效促进组织修复与愈合。但PRP目前并没有最佳的制备方法,构成比例也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尚无令人满意的诠释。本文就PRP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RPP标准化提供思路。
- 李少文朱展鸿余楠陆志刚彭永正单桂秋
- 全自动血库系统IH-1000使用体会及探讨
- 朱展鸿李少文李国彬
- 某军队医院住院患者HIV-1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统计并分析某军队医院住院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法对2012~2016年某军队医院住院患者血清HIV抗体进行检测,初筛阳性者送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并对最终确认为抗体阳性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 382人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76例,阳性率为0.167%,且5年间HIV感染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增速也有加快的趋势。76例HIV感染者中,男56例,女20例,从年龄分组来看,0~15岁者占2.632%,16~24岁者占18.421%,25~50岁者占63.158%,>50岁者占15.789%;从感染途径分析,经性传播感染者占57.895%,经血液传播感染者占39.474%,经母婴传播感染者占2.632%。结论:HIV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感染年龄段呈两极分化的态势,除需要进一步完善HIV宣传预防工作外,还需加大对已确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力度,以避免HIV感染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 张婷婷朱展鸿李少文
- 关键词: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流行病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Fresenius COM. TEC与Spectra OPTIA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比较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捐献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时的采集效率、采集物特性及对捐献者后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10月在作者医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17例健康捐献者资料,包括采集前后捐献者的血常规、电解质、采集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情况和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结果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和电解质指标、采集过程中的循环血量、采集效率、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采集过程及采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液保存液用量上,Fresenius COM.TEC比Spectra OPTIA更少(P<0.05)。而Fresenius COM.TEC采集的产物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Spectra OPTIA(P均<0.05)。结论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均能有效且安全地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捐献者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或调整动员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采集效果。
- 李少文朱展鸿高旖鑫王刚郭楚霞陆志刚彭永正
-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7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将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4.5视为输注疗效不佳,反之则为输注疗效良好。随访1年,根据短期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AML患者中,疗效良好的患者65例,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根据血液输注疗效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5)。随访结束时,97例AML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21.65%。将病死的患者纳为死亡组(n=21),存活的患者纳为生存组(n=76)。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与白细胞计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类型、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WBC>50×10^(9)/L、输注次数≥7次、出血量≥400 mL、脾大、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为冰冻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发热、血小板抗体、应用烷化剂化疗药物、脾脏大小有关(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感染发热、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受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抗体、脾脏大小等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 许京菁周谋高飏李少文朱展鸿李艳辉何宗忠杜红延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8年
-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或侧壁的恶性肿瘤,晕厥是指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意识障碍,鼻咽癌导致的晕厥及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十分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探讨了鼻咽癌致晕厥的机制及治疗方案,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鼻咽癌致晕厥的认识。
- 李国彬李少文朱展鸿李荣
- 关键词:鼻咽肿瘤晕厥历史文献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影响因素及时机预测的探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捐献者血常规参数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及如何通过这些参数预测采集时机。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49例捐献者捐献前血常规参数及采集后产品的单个核细胞总数,以产品每升循环血量单个核细胞总数为采集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其与采集前血常规参数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2020年9~10月本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者血常规参数代入方程,所得值为预测值,并与实际产品所得的实际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等参数与每升循环血量单个核细胞总数存在统计学上相关(P<0.05)。作图得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与每升循环血量单个核细胞总数存在明显线性关系。把每升循环血量单个核细胞总数设为(Y),以淋巴细胞(X_(1))、单核细胞(X_(2))、血小板计数(X3)、白细胞计数(X4)、和中性粒细胞等相关变量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Y=9.814+3.131X_(1)+1.666X_(2)+0.020X3+0.124X4。验证结果,预测值与计算值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捐献者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这四个采集前血常规数据,可有效预测采集效率,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采集时机。
- 李少文朱展鸿郭楚霞高旑鑫王刚彭永正陆志刚
- 关键词:捐献者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