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晨

作品数:19 被引量:6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一般均衡模型
  • 3篇经济增长
  • 2篇动态一般均衡
  • 2篇动态一般均衡...
  • 2篇人工智能
  • 2篇产业政策
  • 1篇心理矫治
  • 1篇刑满释放
  • 1篇刑满释放人员
  • 1篇学社
  • 1篇哲学社会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正义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资源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社会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6篇林晨
  • 2篇张红霞
  • 2篇陈彦斌
  • 2篇夏明
  • 2篇陈小亮
  • 1篇苏汝劼
  • 1篇梁超
  • 1篇王素素

传媒

  • 3篇经济研究
  • 2篇统计研究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上海体育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地方产业政策竞争
2025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证实,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直接干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手段,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产业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实施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所以中国产业政策本质上属于地方政府主导型。
林晨李宇潇
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编制:1981—2018被引量:31
2021年
本文提出了以各类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核心的编制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及其他官方数据源,以国家统计局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的方法为基础、以必要的数学方法为辅助。该方法的优点一是编表方法与国家统计局保持内在一致性,数据上能更好地与官方表形成补充和进行衔接;二是充分利用各级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使得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能更好地反映编表年度的经济实际。本文利用该方法编制完成我国1981—2018年期间的序列投入产出表,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几类我国序列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比较分析。
张红霞夏明苏汝劼林晨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时间序列RAS法数学规划
投入产出研究的优点、边界与前景被引量:12
2023年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般均衡框架下结构数据、结构理论和结构分析方法的集合体,被广泛用于研究经济结构问题。与其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方法一样,投入产出研究在运用过程中伴随着争议和误区,主要涉及其理论假设条件、数据以及方法的适用范围。近年来,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数据条件都出现了新进展,有必要对投入产出研究的优点、边界和前景进行再辨析。本文的主要工作是:(1)从数据、理论和方法三方面对投入产出分析体系进行辨析,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一套融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数据、若干学派的基础理论和基于结构数据的一系列方法的综合;(2)从中间投入、数据框架、逻辑体系、分析机制和参数来源五方面总结投入产出分析的优点;(3)总结了投入产出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五个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4)由于一些研究误区源于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错用,本文提出确定投入产出研究边界的三大原则:一是线性模型仅限于短期模拟,二是不同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范围应与其理论流派属性保持一致,三是在保持历史延续性的基础上建立拓展部门分类的生态社区;(5)对投入产出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通过数据、方法和应用的拓展来拓宽投入产出研究的适用范围,数据拓展包括大数据拓展、混合表拓展和历史数据拓展等,方法拓展包括局部线性化、开发因果识别测度工具等,应用拓展包括拓展投入产出分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应用。
林晨尤晶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的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①,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②。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③。两次重要讲话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视,也对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
林晨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论实现公平的效率
2025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推动提高实现公平的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理想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存在统一的可能性。当存在市场失灵和个体差异时,公平是一个价值观问题,而效率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一个科学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引的价值观。为了有效率地实现价值观决定的社会福利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价值观引导的分配,去除经济运行中的外部性,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林晨廖逸涵
关键词:公平正义经济体制改革
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增长被引量:477
2019年
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长期中老龄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由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很有必要探寻应对老龄化的有效之策。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人工智能和老龄化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三条机制应对老龄化的冲击,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提高生产活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生产活动所需的劳动力,二是提高资本回报率从而促进资本积累,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人工智能可以较好地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而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延迟退休政策。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来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为人工智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事先防范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失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平稳运行。
陈彦斌林晨陈小亮
关键词:人工智能老龄化经济增长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2002年中国资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表的试编与应用研究
林晨
关键词:价格影响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地方产业政策竞争
2024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产业补贴和产品(人口)流动的量化空间均衡模型,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地方产业政策竞争建立内在联系,定量分析了地方产业政策竞争对实际经济增长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时,地方产业政策竞争更有助于经济增长和总福利的提高;当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时,中央产业政策更优。其中,贸易成本降低是主要原因;人口流动成本降低对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小,但更有利于市场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总福利和降低区域间收入不平等。(2)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市场逐渐发挥决定性作用,补贴效应在减小。(3)中央转移支付不具有调节地方产业政策竞争的作用,同时考虑转移支付和产业政策合作可以兼顾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4)地方产业政策合作通过规模经济和深化分工提高经济增长,但是进一步提高还需要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下,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是最有效率的。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理解地方产业政策竞争,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林晨李宇潇
人工智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改善:资本结构优化的视角被引量:148
2020年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的特征,近年来虽然居民部门消费率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增速也在不断下降。本文构建了含有人工智能和异质性资本(包括实体经济资本、住房资本和基建资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探寻人工智能是否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资本结构,从而在扩大居民消费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吸引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减轻住房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减弱地方政府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动机,从而减轻基建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据此,本文建议政府部门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最终实现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林晨陈小亮陈伟泽陈彦斌
关键词:人工智能经济增长居民消费资本结构优化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推进路径
2025年
培育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体育产业需求随经济发展逐渐提升,但供需错配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体育产业达成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重要抓手。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要发展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发展韧性强、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和模式创新激励强的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动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体制机制的包容性以支撑体育产业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实现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林晨王静宜李树旺
关键词:体育产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