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贝贝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盆底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自然分娩
  • 1篇骨盆
  • 1篇骨盆底
  • 1篇分娩
  • 1篇分娩方式
  • 1篇MRI研究
  • 1篇不同分娩方式
  • 1篇产后
  • 1篇产后早期

机构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1篇汪泽燕
  • 1篇肖学红
  • 1篇周贝贝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改变的MRI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影响各异,本研究结合静、动态MRI,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改变及恢复情况。资料与方法 72例初产妇分成顺产组(50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22例),分别于产后1、6周行MRI检查。比较两组产妇肛提肌损伤率;测量并比较两组产妇在Valsalva状态MRI图像上的耻骨直肠肌裂孔线(H线)、盆底肌下降距离(M线)、膀胱最下缘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B-PCL)、子宫颈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U-PCL)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S);测量两组产妇产后6周的静息和Kegel状态MRI图像上的LHS、耻骨直肠肌厚度(PRT),比较其变化率(ΔLHS、ΔPRT)。结果产后1周顺产组肛提肌损伤率(64.0%)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4.5%)(P<0.05),产后6周两组肛提肌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6周,两组H线、M线、B-PCL、U-PCL、LH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顺产组产后6周H线、M线值较产后1周减小(P<0.01),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U-PCL较产后1周减小(P<0.01)。产后6周两组ΔLHS、ΔP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直接显示产后早期盆底损伤,可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松弛度及肛提肌收缩功能。
肖学红周贝贝汪泽燕
关键词:自然分娩剖宫产术骨盆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