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俊雅 作品数:14 被引量:135 H指数:6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疑似流产后扩张型心肌病1例 2020年 临床工作中扩张型心肌病较常见,孕期发生的心肌病变常被归为围生期心肌病,但目前关于流产后的心肌病变无明确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现阶段对流产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欠佳,而增强型体外反搏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对此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就收治的1例疑似流产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黄鑫 孔红娇 刘苗苗 樊俊雅 林宁宁 张辉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围生期心肌病 流产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的影响,探讨EECP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型标准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和EECP治疗的51例患者为反搏组(EECP组),行2周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血清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 UA值[对照组(16.56±7.07)μmol/L,(278.09±114.81) μmol/L;反搏组(11.33±4.01)μmol/L,(207.11 ±89.73)μmol/L]较治疗前[对照组(22.87±7.13)μmol/L,(311.16± 101.74)μmol/L;反搏组(23.69±6.28) μmol/L,(328.43±110.62)μmol/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治疗前后Hcy和UA的差值[(11.67±4.49)μmol/L,(120.88±69.3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5.63± 1.91) μmol/L,(40.73±13.7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血清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张海涛 杨展 张丽娟 赵佳佳 樊俊雅 张辉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术。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康复组(47例)。在术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康复组患者接受心脏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O2max、AT和LVE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康复组患者VO2max、AT和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提升术后运动耐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王艳艳 樊俊雅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康复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且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25例)和观察组(药物联合EECP治疗,25例),EECP每天2次,每次45 min,压力范围0.025~0.045 MPa,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计30 d。在入院第1天和第30天分别测量血管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心肺运动的无氧阈值(AT)、左室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E峰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Hcy和hs-CRP均明显降低,FMD、AT、E峰和E/A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ET、Hcy和hs-CRP下降更明显,FMD、AT、E峰和E/A升高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 EECP治疗能够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并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张照 赵佳佳 樊俊雅 刘贞 刘苗苗 张辉关键词:反搏动术 C反应蛋白质 无氧阈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50例和反搏组50例,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 L/(min·1.73 m^2)及eGFR<60m L/(min·1.73 m^2)将两组患者再分为两个亚组。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0 min/次,2次/d,总计20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含量。比较各组治疗前后Cys-C、NT-proBNP及eGFR。结果治疗后药物组与反搏组SCr、Cys-C、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eGFR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后药物组与反搏组S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NT-proBNP、e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反搏高eGFR亚组与药物高eGFR亚组患者治疗后Cys-C、NT-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eGFR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两亚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反搏低eGFR亚组与药物低eGFR亚组患者治疗后Cys-C、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eGFR较治疗前提高(P<0.05);两亚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尤其是eGFR<60 m L/(min·1.73 m^2)时的肾功能。 樊俊雅 赵佳佳 杨展 张丽娟 张照 刘贞 张辉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体外反搏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3种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疗效,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及心脏康复治疗对PCI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PCI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A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药物联合心脏康复治疗,C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EECP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 min步行距离(6MWD)]及SF-36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LDL-C/(HDL-C+TBIL)及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B组、C组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LVEF、SF-36量表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A组、B组、C组LVEF、6MWD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中,C组社会功能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A组、B组、C组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 林宁宁 赵佳佳 樊俊雅 田欣雨 张辉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 预后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佳佳 杨展 张利娟 刘素花 张宝凤 张海涛 樊俊雅 张辉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 反搏动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3 2020年 背景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被动”运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而心脏康复训练是主动运动,二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使患者额外增益,目前还鲜有报道。目的探讨EECP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和反搏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EECP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结果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大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均大于本组治疗前,BN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EECP能够明显改善已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步行距离、心脏泵功能及心力衰竭相关指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药物及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刘苗苗 樊俊雅 刘贞 张照 黄鑫 张辉关键词: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 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每次30 min,每天2次,连续35 d的体外反搏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8 h、2周、3个月和6个月测量患者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糖耐量负荷试验2 h葡萄糖(PPG120)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8 h及2周时体外反搏组FPG和PPG120水平降低,HOMA-IR及ISI改善,NO含量增加(P<0.05);治疗后3个月,HbA1C水平降低(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疗效可持续3个月。 赵佳佳 孙利强 杨展 樊俊雅 熊保勇 张辉 付艳芹关键词:体外反搏 2型糖尿病 血糖 体外反搏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一例 被引量:3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以"胸痛2 h"为主诉入院。入院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感,活动时加重,伴出汗、乏力,持续不缓解,遂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90mm Hg(1 mm Hg=0.133 k Pa),急性病容,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8次/min,律齐, 刘贞 赵佳佳 张海涛 樊俊雅 张照 张辉关键词:体外反搏治疗 心电图 冠脉痉挛 心绞痛 冠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