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祥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炎
  • 4篇慢性
  • 3篇证候
  • 3篇中医
  • 3篇慢性胃炎
  • 3篇方剂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胃蛋白酶...
  • 2篇医方
  • 2篇证候分布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清胃
  • 2篇中医传承
  • 2篇中医方剂
  • 2篇中医方剂大辞...
  • 2篇胃蛋白酶
  • 2篇胃蛋白酶原
  • 2篇胃泌素

机构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孟祥梅
  • 7篇苏泽琦
  • 6篇丁霞
  • 5篇张文君
  • 5篇王德辰
  • 3篇赵莹
  • 3篇刘凯歌
  • 2篇刘海漩
  • 2篇于春月
  • 2篇苏鑫童
  • 2篇刘琪
  • 1篇吴嘉瑞
  • 1篇刘婷
  • 1篇王丽平
  • 1篇李涛
  • 1篇李良松
  • 1篇马晓晶
  • 1篇李健
  • 1篇贾梦迪
  • 1篇孙光荣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胃炎证候分布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胃癌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疾病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各位学者研究的热点。胃癌的发生过程呈阶梯式,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是重要的血清学筛查指标,对癌...
孟祥梅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候胃蛋白酶原胃泌素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孟祥梅王玮鑫张雨珊张文君王德辰刘凯歌曹雅蕾于春月苏泽琦赵莹丁霞
关键词:中医方剂大辞典吞酸数据挖掘组方规律
从孙光荣“合则安”养生总则探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及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基于前期对中医饮食养生的认识以及积累的经验,初步提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且符合现代饮食习惯及营养需求的饮食养生指导思想。结合国医大师孙光荣提出的"合则安"养生理念,系统提出饮食养生的"八合"指导原则,具体包括合时令、合方域、合年龄、合性别、合身心、合习惯、合病势及合营养。饮食养生的"八合"指导原则其本质是一个天人合一,顺时令、顺环境、顺身心、顺社会的和谐体系,能够更全面、系统地指导现代社会的饮食养生实践。
赵莹孟祥梅王玮鑫李可歆刘凯歌曹雅蕾丁霞孙光荣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饮食养生名医经验
应用文献挖掘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挖掘分析古代方剂中粪便类中药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归纳整理现代临床常用粪便类中药的基本特征,挖掘分析其在古代方剂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粪便"并含"中药"为关键词,全面检索CNKI、万方、重庆维普、CBM数据库自建库至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涉及的粪便类中药,对临床常用粪便类中药进行筛选,并对其正名出处、历代别称、药物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整理;同时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平台分别检索包含每味粪便类中药的古代方剂,以每味药物方剂总数的20%作为支持度取值个数,统计其药物组合模式,并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粪便类中药与其他药物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运算,获得每味粪便类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用药规则。结果现代临床仍然常用的粪便类中药共有11味。它们分别被记载于多本中医药学专著中,别称繁多、药物来源广泛;其药性寒、热各异,药味涵盖酸、苦、甘、辛、咸,归经分属肝(胆)、心(心包)、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主治功效有解表、清热、祛风除湿、消滞、化瘀通络、化痰止咳平喘、息风、开窍、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不同;11味粪便类中药共检索到相关方剂1 550个,每味药均有其内在药物组合模式及关联规则。结论粪便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对粪便类中药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应用,将在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及各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有着非常广阔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苏泽琦张文君张雨珊王德辰孟祥梅王玮鑫吴嘉瑞李健丁霞
关键词:中药方剂肠道菌群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痞满方剂的方药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痞满方剂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为痞满的临床诊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治疗痞满的全部方剂,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联合应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痞满的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248个治疗痞满的方剂中,共涉及中药27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27味;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经过关联规则分析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44个、16个、5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8条、4条、4条。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出新方潜在组合8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痞满方剂以补益脾胃及理气消痞药为主,临床痞满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其核心病机以脾胃虚弱,气机壅滞为要。
潘静琳赵莹苏泽琦张雨珊张文君孟祥梅王玮鑫王德辰丁霞
关键词:痞满中医方剂大辞典方药规律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水平与证候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胃癌早期筛查"血清学活检"指标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测定,结合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找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不同证候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胃癌早期筛查率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结合临床证候判定结果,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证候类型的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慢性胃炎不同证候类型间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表达差异。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证候类型间存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水平的不同。结论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胃癌早期筛查时,可结合中医辨证,实热类证候类型比虚寒类证候类型具有更好地检测准确性。
苏泽琦孟祥梅于春月李依聪刘凯歌曹雅蕾丁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证候
腹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痉挛状态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痉挛状态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腹针疗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腕手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随访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级,并记录是否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腕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Barthel分级无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腹针疗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腕手功能,缓解痉挛状态,但对患者远期致残率的影响并不优于常规针刺。
刘海漩刘琪苏鑫童孟祥梅李春颖王丽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腹针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运气胎孕禀赋探索慢性胃炎的五行病机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针对五行学说临床应用的模糊性,将患者运气胎孕禀赋的五行强度进行定量以探索慢性胃炎各病理阶段的五行病机,为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运气学相关经典的研读,构建60甲子以大运为中心的运气相合五行强度赋值表,并对39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调研,计算每位患者运气禀赋的五行强度赋值,得出不同病理状态的五行强度分布,制作柱状图比较不同的五行类别在五行强度累积量上的区别,推断不同病理阶段的五行病机。结果:各病理阶段患者胎孕时期禀受的五行强度赋值累积量所占百分比的不同提示发病的五行病机。结论:慢性胃炎发病与木强土弱等五行生克制化的失衡有关。
王德辰苏泽琦张雨珊张文君王玮鑫孟祥梅李良松
关键词:五运六气禀赋慢性胃炎病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槲皮素治疗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槲皮素(quercetin)抑制乳腺癌转移(breast cancer metastasis,BC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槲皮素潜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检索BCM相关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槲皮素和BCM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安装包完成基因本体(gene onc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槲皮素和通路关键靶蛋白的结合作用。运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免疫印迹法探究槲皮素抑制BCM的相关机制。[结果]槲皮素与BCM共有112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提示局灶性黏附(focal adhesion,FAs)是槲皮素治疗BCM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与FAs通路的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BCAP-37和4T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抑制FAs通路中肉瘤基因(sarcoma gene,SRC)、局灶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的活化程度,降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表达(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降低SRC/FAK/PI3K信号通路活性,达到抑制BCM的目的。
辛恬熙褚福浩李园林洁李涛余思邈孟祥梅苏泽琦丁霞
关键词:槲皮素乳腺癌转移网络药理学SRC
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解结法,对照组予假针刺,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生理功能,随访3个月后的患者治疗满意度,并记录是否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膝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膝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膝痛VAS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患者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圆针解结法可减轻膝骨关节病患者的膝痛程度,改善膝关节生理功能,且较假针刺有更好的近远期疗效。
刘海漩孟祥梅苏鑫童刘琪马晓晶薛立功
关键词:长圆针膝骨关节病经筋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