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隽颖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否定论被引量:12
- 2020年
-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提议主要立足于三个命题:“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解决“低龄犯罪人”问题的应然手段,低龄未成年人已具备相当的辨认、控制能力。通过对实证数据与相关论据的收集分析,前两个命题得到证伪,第三个命题无法证明,由此可以否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的合理性依据。从我国历史与近代刑事责任年龄设定的发展历程来看,调整年龄节点的主张从未停止,援用的理由相差无几,经历过多次变动与论证后延续至今,具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从我国的义务教育设置与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刑事责任年龄确定的基准点应以义务教育的结束为合理节点,采取“从高到低”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逻辑。综合上述理由,兼顾少年司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导向,最终得出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合理,不需降低的结论。
- 徐久生徐隽颖
-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低龄化
- 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机制研究——以222起死刑改判案件为例
- 2019年
- 死刑量刑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备受关注的一大问题,在故意杀人罪中涉及死刑的判决结果的不稳定性尤为突出,实践中存在量刑情节提取不完整、考量标准不统一、量刑逻辑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此类案件的改判率极高。通过对故意杀人案二审、再审、提审、复核改判案例的横向与纵向分析,使用归纳法提取影响量刑结果的关键情节,并对其进行理论分类重构以实现量刑情节的规范化。而后通过分析各量刑情节对改判结果的影响,结合以并和主义刑罚目的为基础的"责任刑-预防刑"理论量刑模型,使用演绎法对故意杀人案死刑裁量机制进行构建,由此实现司法实践量刑思路、法规范指导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可不立即执行"裁量机制和"责任刑-预防刑"理论量刑模型三者的有效对接,完善故意杀人罪死刑刑罚裁量机制的逻辑性,完成科学的量刑方法重构。
- 徐隽颖
-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量刑情节
- 网络空间中破坏生产经营罪之“其他方法”的解释边界——以反向刷单案为切入点被引量:4
- 2021年
-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传统行为方式限于“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的物理性生产资料破坏,但因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罪情,司法实践中已通过客观解释方法对“其他方法”进行了3次扩张解释,然而以入罪为导向的客观解释存在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危险。“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以主观解释之原则性对客观解释的任意性进行了限制,但仍存在主观解释依据形式化和主客观解释逻辑倒置问题。应针对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之不足进行修正,以同质解释替代同类解释,通过探究前实定法的法益与类型性构成要件行为性质,在目的同一性与功能同一性重合的范围内确定主观解释的边界为“通过使必要的生产资料丧失效用,支配性地使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重视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主观解释完成对破坏生产经营罪“其他方法”的扩张解释任务,在主观解释的边界内适用客观解释进行适应现实变动的具体解释。
- 徐久生徐隽颖
- 关键词:破坏生产经营罪
- 异种自由刑数罪并罚执行方式之探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第69条第2款的规定在适用中会引发争议和歧义。从我国司法实践和现行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应重新明确刑法条文的准确含义,细致量化折抵规则,在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关系中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在有期徒刑(或拘役)与管制的关系中采取并科原则。
- 徐隽颖
- 关键词:数罪并罚有期徒刑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