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薇

作品数:34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艾滋病
  • 21篇病毒
  • 19篇抗病毒
  • 19篇抗病毒治疗
  • 19篇病毒治疗
  • 11篇HIV/AI...
  • 9篇影响因素
  • 8篇艾滋病病毒
  • 7篇HIV/AI...
  • 6篇及时性
  • 5篇随访
  • 5篇儿童
  • 4篇艾滋病抗病毒...
  • 4篇HIV感染
  • 3篇脱失
  • 3篇感染者
  • 3篇HIV感染者
  • 3篇病人
  • 2篇育龄
  • 2篇育龄妇女

机构

  • 32篇四川省疾病预...
  • 6篇凉山彝族自治...
  • 5篇四川省妇幼保...
  • 4篇四川大学
  • 3篇南充市疾病预...
  • 3篇凉山州疾病预...
  • 3篇凉山州第一人...
  • 2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四川省第五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甘孜州疾病预...
  • 1篇布拖县人民医...

作者

  • 32篇杨薇
  • 22篇喻航
  • 20篇曾亚莉
  • 16篇赖文红
  • 12篇杨一挥
  • 10篇龚毅
  • 7篇李恬
  • 5篇黄俊
  • 5篇黄惋莉
  • 3篇张芹
  • 3篇张灵麟
  • 3篇袁丹
  • 3篇唐雪峰
  • 3篇杨文
  • 2篇王菊
  • 2篇董彩婷
  • 2篇苏玲
  • 1篇冯燎
  • 1篇谭勇
  • 1篇李宁

传媒

  • 19篇预防医学情报...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7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入组治疗的HIV感染育龄妇女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2013—2017年入组治疗的HIV感染育龄妇女治疗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并整理截至2020-12-31凉山州2013—2017年入组治疗的HIV感染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与治疗信息,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脱失的因素。检验水准ɑ=0.05。结果5204例研究对象中,30~39岁占比45.41%,以彝族居多(92.77%),已婚或同居为主(82.42%),异性性传播占77.31%,脱失发生率32.13%(1672/5204),各年度入组治疗的研究对象脱失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_(t趋势)^(2)=343.0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彝族(1.588,1.207~2.088)、样本来源为监管场所(2.209,1.658~2.944)、未婚更易发生脱失,初始治疗方案为二线、确证至入组治疗时间≤1月、2014年及以后入组治疗是发生脱失的保护因素。结论2013—2017年,凉山州每年新入组治疗的HIV感染育龄妇女脱失发生率逐年下降。应重点关注彝族、未婚、来源于监管场所等人群,同时,应优化检测发现至入组治疗流程,确保治疗及时性,持续强化依从性教育和关怀,减少脱失,提升治疗效果。
任建华黄小青黄玉玲曾亚莉杨薇喻航向成戈李菊梅高鑫刘安然杨一挥
关键词:艾滋病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脱失影响因素
布拖县“两乡一镇”儿童艾滋病感染现况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布拖县"两乡一镇"(即九都乡、木耳乡、特木里镇)感染艾滋病儿童的生存现状,为今后开展儿童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01/03,对现住址为布拖县"两乡一镇"感染艾滋病儿童的监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接受咨询服务等情况。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121例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中95.87%因母婴传播感染,男女之比为1.69∶1(76/45),家庭年收入低于2 000元的占76.8%,6岁以上未上学儿童占22.5%,20.7%的儿童认为受到过邻居、亲戚的不公平待遇;56.2%的儿童正在开展抗病毒治疗,有12.4%的监护人不知道什么是抗病毒治疗,其中已治疗儿童接受检测、机会性感染预防咨询、治疗咨询等服务的比例高于未治疗儿童。结论布拖县重点乡镇感染艾滋病儿童数量多,以母婴传播为主;家庭经济状况差,存在失学、歧视等问题;感染艾滋病儿童监护人对抗病毒治疗认知存在不足,未治疗儿童接受服务比例低。建议加强母婴阻断、提高早期检测比例,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除艾滋病歧视,扩大儿童抗病毒治疗服务覆盖面。
杨薇杨文曾亚莉邓红霞赖文红李刚黄俊
关键词:艾滋病儿童
凉山州四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凉山州布拖、美姑、越西、昭觉四个重点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四县截至2019年底报告,在2005-2020年接受治疗,年龄≥15岁的患者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四县患者以男性(61.0%)、已婚或同居(77.7%)为主,开始治疗平均年龄为(33.74±8.40)岁。截至2020年12月31日,治疗患者病死率为2.2/100人年,治疗1、3、5、10、15年的生存率为97.6%、93.3%、88.3%、77.7%、76.3%。Cox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 HR=0.58,95%CI:0.51~0.66)、治疗前BMI≥18.5 kg/m^(2)(a HR=0.58,95%CI:0.52~0.66)、治疗前HBsAg阴性(a HR=0.81,95%CI:0.72~0.90)、基线CD4细胞≥200个/μL、确证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1个月的病例死亡风险更低,而开始治疗年龄在40岁以上、静脉吸毒(a HR=1.34,95%CI:1.19~1.52)、初始治疗方案为TDF/AZT+3TC+NVP(a HR=1.21,95%CI:1.05~1.39)、治疗随访机构在县级及以上医院的病例死亡风险更高。结论四县HIV/AIDS患者病死率逐渐下降,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尚有一定的差距。在后续工作中,应加强重点人群主动检测工作,对ART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推进"早发现,早治疗"工作。
卓玛拉措曾亚莉余刚黄玉玲边绍勇喻航杨薇何丽刘莉唐雪峰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四川省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现状,为保障抗病毒治疗药品安全、合理、持续的供应及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回顾2014-2018年四川省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历史及现状,结合抗病毒治疗特点,总结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工作的特殊性及现存问题。结果 2014-2018年四川省艾滋病在治人数增长304.60%,抗病毒治疗药品经费增长110.41%,提供7种药品用于抗病毒治疗。结论科学合理制订年度抗病毒治疗药品计划,建立高效的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协调机制和药品应急储备库,提高抗病毒治疗药品分发网络能力。
喻航赖文红杨薇龚毅李恬黄俊
关键词: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品供应
四川省某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综合评价四川某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现状,为提高随访质量,减缓艾滋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少数民族地区及当地艾滋病报告病例数最高的两个县,采用现有资料收集,座谈、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艾滋病随访工作现况进行分析。结果:由疾控中心1名专职人员负责随访管理在内的所有艾滋病相关工作,各县随访经费使用不一致;首次随访主要采用面对面,后续主要以电话随访、集中检测的方式;2012年~2014年全州随访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在29.35%~39.80%之间;得知感染后与配偶/固定性伴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32.35%。结论:该地区随访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人力不足,缺乏激励机制;随访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得知感染HIV后,感染者/病人仍发生非保护性性行为。建议落实首诊负责制,完善转介网络,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投入,在经费使用上实行目标管理,提高随访质量。
曾亚莉谭勇杨薇黄俊喻航袁风顺冯燎范道勇谢晗李春英赖文红
关键词:民族地区随访管理
成都市郫都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郫都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患者及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整理郫都区截至2020-12-31 HIV/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随访与治疗信息,对数据进行整理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因素。结果 2 686例HIV/AIDS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及时率为45.05%(1 210/2 686),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286.78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1.411,1.154~1.725)、已婚有配偶(1.436,1.162~1.776)、2017 年及以后确证(3.320,2.803~3.932)治疗更及时,CD4^(+)T 淋巴细胞数<200个/μl是及时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 郫都区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时率逐年增高。女性、已婚有配偶、2017年及以后确证和CD4^(+)T 淋巴细胞数<200 个/μl 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为促进 HIV/AIDS 患者及时治疗,应根据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黄小青谢天钟炳志黄小芳黄玉玲杨薇李菊梅高鑫兰小美杨一挥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影响因素
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截至2019年底现住址在凉山州,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共有4138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采集病例的基本情况、随访与治疗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的主要因素。结果4138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4∶1(26298/15086),小学及以下占87.28%,已婚或同居者居多(73.72%),以异性传播为主(53.83%),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35.42±10.4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时年龄<20岁、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及时治疗的有利因素,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传播是及时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及时率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在促进HIV/AIDS患者及时治疗时,需根据其所在地域、疾病状况等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强早期检测,使更多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得到确诊并及时纳入治疗。
杨薇袁业伟黄小青黄玉玲卓玛拉措曾亚莉喻航向成戈杨一挥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
2010—2019年南充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2010—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成人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选取2010—2019年在南充市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成人患者,共3382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50.45±14.62)岁,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死亡471例,病死率为4.03/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50岁[AHR(95%CI)=2.155(1.206~3.850)]及50岁以上[AHR(95%CI)=4.656(2.589~8.376)]、异性传播[AHR(95%CI)=1.958(1.271~3.017)]、近3个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AHR(95%CI)=1.515(1.181~1.945)]、WHO临床分期为Ⅲ期[AHR(95%CI)=1.394(1.030~1.886)]/Ⅳ期[AHR(95%CI)=2.034(1.440~2.872)]及药物漏服[AHR(95%CI)=4.175(3.137~5.558)]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AHR(95%CI)=0.599(0.465~0.762)]、已婚或同居[AHR(95%CI)=0.660(0.539~0.808)]和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降低南充市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关注50岁以上、漏服药物和初始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对象,以降低HIV/AIDS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车双双王鑫黄玉玲齐海汇杨薇张芹李天露高鑫杨一挥
关键词:HIV/AIDS患者成人抗病毒治疗
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县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高流行县(布拖县、昭觉县、越西县和美姑县,以下简称“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县2005—2019年入组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例报告、治疗及随访相关信息;以抗病毒治疗满12个月病毒载量小于400拷贝/ml为研究结局,采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凉山州四县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49.09%(9622/19600),随开始治疗年份变化治疗有效率呈上升趋势(χ^(2)=345.5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8,95%CI:1.11~1.25)、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OR=1.12,95%CI:0.98~1.27)、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1.15,95%CI:1.03~1.29)、HCV抗体阴性(OR=1.12,95%CI:1.04~1.2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OR=1.25,95%CI:1.14~1.38)、开始治疗时间在2016年及之后(OR=1.43,95%CI:1.31~1.57)是病毒有效抑制的的保护性因素;彝族(OR=0.66,95%CI:0.53~0.82)、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OR=0.89,95%CI:0.83~0.96)、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在2016年之前(OR=0.48,95%CI:0.43~0.52)、治疗过程中发生脱失(OR=0.84,95%CI:0.79~0.88)是病毒有效抑制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州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AIDS启动抗病毒治疗时较低的CD4^(+)细胞值,治疗脱失等因素影响了治疗效果,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喻航王菊何丽曾亚莉毛昂卓玛拉措杨薇黄玉玲袁丹赖文红杨一挥唐雪峰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2010—2019年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10—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选取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共12460例,数据核查后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0±11.88)岁,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抗病毒治疗成功10074例,成功率为80.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174)、初中文化程度(OR=1.357)、治疗前BMI<18.5(OR=1.280)或≥24(OR=1.404)和攻坚后(OR=2.421)是患者治疗后艾滋病病毒载量(virus load,VL)有效抑制的保护性因素;汉族(OR=0.812)、离异或丧偶(OR=0.796)、静脉吸毒(OR=0.874)、启动治疗时WHO临床Ⅱ期(OR=0.733)或启动治疗时WHO临床Ⅲ期(OR=0.593)、县级及以上医院治疗随访机构、治疗过程中曾脱失是患者治疗VL有效抑制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提高显著,还应针对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为进一步提高凉山州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影响因素早期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干预,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进而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
车双双黄玉玲曾亚莉杨薇任建华张芹高鑫蒋勇何丹杨一挥
关键词:HIV/AIDS患者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